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

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

ID:36135721

大小:526.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06

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_第1页
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_第2页
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_第3页
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_第4页
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届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段阅读孙膑脱险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问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秦伯说,与郑人盟。B、庞涓恐其贤于己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孙膑以刑徒阴见。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窃载与之齐。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答案:C解析:C.介词,凭

2、借……的身份。A.连词,和;介词,和。B.比;在。D.动词,到、往;代词,它,代指褒禅山。文言文专题复习(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二、考点解析新课标《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考点三、考情透析本考点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近年来高考卷都单独设题进行考查,考查题型为客观题,分值3分。考查范围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四川近七年中除了08年外都对此考点进行了单独考查。它们涉及

3、的虚词分别是“于、乃、以、而”“以、乃、其、为”“乃、而、因、以”“以、乃、者、且”“而、其、何、以”“其、而、以、为”。语言文字贵在表情达意,“词意相扣,佳作也”。文言虚词虽然不都能直接地“达意”,但它们可以使“情意”表达得更完整、更到位、更有味道!我国古代文言文中的虚词,正是其一大特色。所谓“之乎者也矣焉哉,酸不溜丢烂秀才”,不正是以文言文为古代读书人的标志,而文言文不正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吗?静言思之,我们的文言理解(翻译)之所以不到位,多是虚词理解不到位,让我们难以体会到虚词所传达出的“酸”(情)

4、味。新课标《考试说明》在虚词考查方面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四、考点精讲1、考查范围关于“常见文言虚词”,《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排列: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于焉,与其乃且若),但为扎实文言基础,还应该熟练掌握教材中常见的17个虚词: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遂、惟、已、矣、犹、哉、见。因为它们在文言翻译或断句考题中经常出现,而且有可能成为采分点。2、考查内容“虚词

5、的用法”指的是虚词的词性、语法功能和在句中的关联关系(词法、句法)。“理解……在文中的”是指具有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懂得并能判断或加以具体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着对这些虚词的掌握情况随意去历数那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用法。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机械地背诵常见的18个虚词的意义,而应在具体的语境中辨识并运用,真正读懂和领会、掌握某个文言虚词的用法。3、考查形式(1)选择题。一般设四个选项,要求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用法的异同。(一般一个句子出自阅读材料,另一句出自必修教材课文)(2)主观题。结合

6、句子翻译考查。五、真题回顾(201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

7、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

8、,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尝有他称也。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