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

ID:36115856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_第1页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_第2页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_第3页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_第4页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认识新同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课时认识新同学徐里丽平阳昆阳二中[教育目标]1、明白心理辅导从“心”开始,明确并遵守课堂规则。2、体验认识新同学和接纳新同学的快乐。[背景知识]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含义及其特点(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指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群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健康的集体教育形式。它利用班级内人际的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探讨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达到良好的适应和开发内部浅能的过程。(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六个主要特点 1、活动性—

2、—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为什么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一定要“动”起来?因为“活动”与“发展”是团体辅导的生命动力所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的活动主动实现的。“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主体“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以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只有活动才能打破课堂环境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灌输为

3、主”的固有模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受导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并增强团体辅导的开放性与实践性。2、情境性——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活动设计要尽可能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专注投入。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任何学习都应从情境开始。班级辅导活动也是这样,活动为辅导的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而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又是所有的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把来自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放回到类似的环境中去再认识,重新

4、进行调整,这既有它的针对性,又有它的实际效果。它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的实质性情境,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发现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筛选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模仿标准。情境性原则在操作上要考虑模拟的生活场景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同感;要注意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呈现问题;角色扮演或小品要有情节及适当的道具,尽可能使学生兴味盎然。3、主体性——班级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自我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

5、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班级辅导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这种需求,激发学生改变自我的动机和潜在能力,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包括使每个学生了解自我、寻找自信,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必须让每个学生成为辅导活动全过程的主体和主角。辅导教师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学生。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和团体对自己的关注与尊重时,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得到真正

6、的张扬。54、互动性——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条件。在团体辅导中,每个成员认知的矫正或重建、情感的体验或迁移、行为方式的改变或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且,这种班级社会环境的互动强化作用往往比个别的辅导帮助更有成效。团体互动交流可以导致个人成长的理论依据,是美国精神科学者柏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柏恩认为团体的每个成员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并从中得到他人的支持、反馈与学习,因而导致个人的成长。互动的前提是参与。班级心理辅导必须促成一种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

7、一个学生都想说话。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座位一变,四目相对,心灵的窗户就立即打开了。这有点像被罗杰斯称为是“交朋友小组”或“会心团体”、“坦诚团体”、“个人成长团体”的形式。罗杰斯甚至认为“会心团体”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性发明。当然,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小组合作互动方式与真正的小组辅导或“会心团体”是有区别的,但它却是一种促进学生在辅导过程中互动互助的有效形式,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它可以“使儿童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5、和谐性——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

8、融,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要力求使学生尽量少受心理防御机制的阻碍,尽可能揭示自己最核心的情感,尽可能揭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以便使自己能被大家如实地看待和评价,并从他人那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体会学习、生活的美好内涵。这一切,都有赖于一种彼此信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