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

ID:36110466

大小:58.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06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_第1页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_第2页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_第3页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_第4页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_第5页
资源描述: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念佛感应录》序 一、应机妙法  唯在念佛    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    然,处是娑婆,时是末法,机是愚恶;八万四千法门中,堪应此处、此时、此机之妙法,唯有「弥陀本愿,称名念佛」。    祖师云:「念佛最胜最易,极善最上。」    弥陀名号,摄尽一切功德,故最胜;    称名念佛,不论任何根机,故最易。    净土法门名为「易行道」,「易」有二义:即简易、容易,亦即单纯化、易行化。因为单纯、易行,人人都能。若必需了解高深微妙的理论,则不单纯;若必需作复杂艰难的修行,则不容易。不单纯、不容易,就非人人都能,亦非净土法门,更非弥陀本愿。    善导大师所

2、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是单纯化、易行化;未必要三心的体悟,也不需一心的工夫。因为愿生极乐而专念弥陀,自有弥陀本愿力的运作,使称念者,现世常得安稳利乐,临终往生极乐报土。人人都能,而且功德平等。----    净土法门本极平易直截,若人人都需了解烦琐的宗学,或需体验信心的一念,便抹杀了净土门易行疾至的胜易功能,也埋没了弥陀佛大悲为凡的基本原则,直将普机普缘之教,反成一机一缘之法。如此误解曲解,自我设限,则得救者寡,往生者稀,致使释尊叹言「易往而无人」。    净土门名之为「易行道」,解释为「易行难信」,而舍难取易,此即是易行道之所以为易。因此,但能「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信在其

3、中矣。是故《观经》虽说定善散善、三福九品、信机信法等,然而最后流通之付嘱,则唯取「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流通于遐代。正因称名易故,人人都能;功德胜故,直至佛果。定善散善之功德,圆摄无余;信机信法之功能,巧在其中。    慈愍大师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 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 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 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二、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    诸佛有总别之愿,「总」者四弘誓愿,「别」者如释迦佛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上愿,弥陀佛四十八殊胜大愿。----    然今弥陀别愿,超过诸佛别愿,故《大经》言「我建超世愿」,

4、又言「发愿踰诸佛」。故弥陀别愿名「超世别愿」,亦名「别意弘愿」。    弥陀别愿亘通四十八愿,别局第十八愿,故第十八愿释尊名为「本愿」,祖师赞为「王本愿」、「本愿王」。    本愿有二义:    因本:对果末,因位之誓愿,即四十八愿每愿皆是本愿。    根本:对枝末,众多誓愿中之根本誓愿。四十八愿中,唯有第十八愿是根本主要之誓愿。    弥陀誓愿虽有四十八,唯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此本愿之王「唯说念佛」。    第十八愿言:    十方众生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而第十八愿成就偈言: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天亲菩萨阐释此偈之

5、意,而于《往生论》言: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龙树菩萨据此第十八愿及成就偈之意,而于《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    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故知「乃至十念」即是「称名自归」、「常应忆念」,亦即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之念佛。    临终方遇此法之人,则十声一声一念,亦得往生;其它之人,则应上尽一形而念佛。    故知「念佛」乃是弥陀对十方众生之救度的招唤与约束。    故善导大师于《观经疏》之「二河白道喻」形容弥陀救度的招唤而言:    汝一

6、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又于〈定善义〉之「真身观」云: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于《法事赞》云:    弘誓多门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 专心想佛佛知人    又云:----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而《观经疏》之结论更言: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 弥陀佛名    故愿生极乐之人,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是弥陀本愿之行。    「念佛」是弥陀本愿独一无二、最高无上之行,善导大师谓之「正定之业」,亦即「往生已定」、「平生业成」。    而法然上人依善

7、导大师之启示,于其所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之结论云:    正定之业者 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 依佛本愿故    此与其卷首开宗明义所标举之    往生之业 念佛为本    前后遥相呼应,显示始终一贯之宗义。    何以阿弥陀佛以称名为本愿,不以其它诸行为本愿?此法然上人于其《选择集》之第三「本愿章」有很简要的解说:弥陀如来法藏比丘之昔,被催平等慈悲,为普摄于一切,不以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平等慈悲」故,「普摄一切」故,不论缁素贤愚、善恶净秽、男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