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10466
大小:58.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06
《念佛感应录,一定要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念佛感应录》序 一、应机妙法 唯在念佛 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 然,处是娑婆,时是末法,机是愚恶;八万四千法门中,堪应此处、此时、此机之妙法,唯有「弥陀本愿,称名念佛」。 祖师云:「念佛最胜最易,极善最上。」 弥陀名号,摄尽一切功德,故最胜; 称名念佛,不论任何根机,故最易。 净土法门名为「易行道」,「易」有二义:即简易、容易,亦即单纯化、易行化。因为单纯、易行,人人都能。若必需了解高深微妙的理论,则不单纯;若必需作复杂艰难的修行,则不容易。不单纯、不容易,就非人人都能,亦非净土法门,更非弥陀本愿。 善导大师所
2、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即是单纯化、易行化;未必要三心的体悟,也不需一心的工夫。因为愿生极乐而专念弥陀,自有弥陀本愿力的运作,使称念者,现世常得安稳利乐,临终往生极乐报土。人人都能,而且功德平等。---- 净土法门本极平易直截,若人人都需了解烦琐的宗学,或需体验信心的一念,便抹杀了净土门易行疾至的胜易功能,也埋没了弥陀佛大悲为凡的基本原则,直将普机普缘之教,反成一机一缘之法。如此误解曲解,自我设限,则得救者寡,往生者稀,致使释尊叹言「易往而无人」。 净土门名之为「易行道」,解释为「易行难信」,而舍难取易,此即是易行道之所以为易。因此,但能「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信在其
3、中矣。是故《观经》虽说定善散善、三福九品、信机信法等,然而最后流通之付嘱,则唯取「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流通于遐代。正因称名易故,人人都能;功德胜故,直至佛果。定善散善之功德,圆摄无余;信机信法之功能,巧在其中。 慈愍大师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 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 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 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砾变成金二、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 诸佛有总别之愿,「总」者四弘誓愿,「别」者如释迦佛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上愿,弥陀佛四十八殊胜大愿。---- 然今弥陀别愿,超过诸佛别愿,故《大经》言「我建超世愿」,
4、又言「发愿踰诸佛」。故弥陀别愿名「超世别愿」,亦名「别意弘愿」。 弥陀别愿亘通四十八愿,别局第十八愿,故第十八愿释尊名为「本愿」,祖师赞为「王本愿」、「本愿王」。 本愿有二义: 因本:对果末,因位之誓愿,即四十八愿每愿皆是本愿。 根本:对枝末,众多誓愿中之根本誓愿。四十八愿中,唯有第十八愿是根本主要之誓愿。 弥陀誓愿虽有四十八,唯以第十八愿为王本愿,此本愿之王「唯说念佛」。 第十八愿言: 十方众生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而第十八愿成就偈言: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天亲菩萨阐释此偈之
5、意,而于《往生论》言: 观佛本愿力 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 功德大宝海---- 龙树菩萨据此第十八愿及成就偈之意,而于《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 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应忆念。 故知「乃至十念」即是「称名自归」、「常应忆念」,亦即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之念佛。 临终方遇此法之人,则十声一声一念,亦得往生;其它之人,则应上尽一形而念佛。 故知「念佛」乃是弥陀对十方众生之救度的招唤与约束。 故善导大师于《观经疏》之「二河白道喻」形容弥陀救度的招唤而言: 汝一
6、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又于〈定善义〉之「真身观」云: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又于《法事赞》云: 弘誓多门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 专心想佛佛知人 又云:----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而《观经疏》之结论更言: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 弥陀佛名 故愿生极乐之人,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是弥陀本愿之行。 「念佛」是弥陀本愿独一无二、最高无上之行,善导大师谓之「正定之业」,亦即「往生已定」、「平生业成」。 而法然上人依善
7、导大师之启示,于其所著《选择本愿念佛集》之结论云: 正定之业者 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 依佛本愿故 此与其卷首开宗明义所标举之 往生之业 念佛为本 前后遥相呼应,显示始终一贯之宗义。 何以阿弥陀佛以称名为本愿,不以其它诸行为本愿?此法然上人于其《选择集》之第三「本愿章」有很简要的解说:弥陀如来法藏比丘之昔,被催平等慈悲,为普摄于一切,不以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平等慈悲」故,「普摄一切」故,不论缁素贤愚、善恶净秽、男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