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场材料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

ID:36083596

大小:21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05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_第1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_第2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_第3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_第4页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考场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历史考场材料一、习惯用语说明:针对启示/教训/建议类试题,紧密结合材料,有效利用下列说法,能让你事半功倍!科技教育1.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将来报效祖国2.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加大对教育投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4.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决策类1.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依靠科技振兴农业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3.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4.制订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5.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6.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教育7.发展经济要注

2、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趋利避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9.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人们法律意识,逐步实现依法治国原因类1.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2.党的正确领导、科技工作者的努力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民族精神类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奉献为民、科学求真的精神b.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c.实事求是、讲求科学、不懈探索的求实精神d.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e.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

3、深圳精神外交类决定外交的基础(成就原因):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外交谋略中国尊重各国差异,努力协调各国关系,使各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紧密团结合作;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避免让历史重演中美加强对话与磋商,增进相互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努力日本应该正视历史、反思过去、承认错误、珍爱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外交原则: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维护和尊重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建立友好磋商机制,照顾到每个国家的利益标语口号睦邻友好,

4、国际合作面向未来和谐发展求同存异维护和平世界会更美好科技影响对生产:为工业发展提高了强大的原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对生活: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举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战争矛盾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和平手段解决国际间冲突或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要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反对侵略战争答题①先易后难,审题清楚②答案试题对应③抓住关键词语④答案紧扣问题,力求简洁、准确⑤历史名词书写准确、不乱改⑥分点答题,要有条理,注意分值12二、专题知识(一)中国革命历程篇民

5、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6—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鸦片战争(1840.6—1842.8)国民大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建国初期或过渡时期(1919.9—1956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创业年代)(1956底—1966)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文革时期(1966—1976.10)甲午中日战争(1894—1995)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8)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6、改革开放时期)(1976——)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二)、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篇名称结果影响条约内容(简)失败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商、赔款、割地、关税权P51.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2.社会制度的落后(失败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商、赔款、割地P9甲午中日战争P17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通商、赔款、割地、开设工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赔款、东交民巷为使

7、馆界P23评述认识:1、落后就要挨打2、要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篇所属阶层名称任务观点/目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源P5反侵略(帝)反封建“师夷长技以制夷”改革派:洋务运动P29“师夷长技以自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P11“耕者有其田”义和团运动P21“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革派:戊戌变法P35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辛亥革命P41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