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

ID:36063644

大小:54.22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03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_第1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_第2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_第3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_第4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    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

2、,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 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 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 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 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

3、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苏轼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有多谈,却更感沉重。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 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 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

4、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 苏轼的标准了。直到苏轼这里,陶潜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步,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 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在散文《方山子传》中,苏轼表达了不要富贵,不合流俗的愿望。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 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 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最

5、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了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 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 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 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高,但他在文艺史上却影响巨大,是美学史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后期封 建社会文人最喜爱的对象。B.苏

6、轼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表明了他忠君爱国、谨守儒家思想等特点,这与后代很多 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并没有什么不同。C.苏轼表达的退隐思想,并不是对政治的退避或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社会的2018-2019学年高二(上)语文期中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    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在于他

7、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无论是他在熙宁变法中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但苏轼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 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 隐,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

8、恐惧哀伤,而是对整 个人生纷扰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 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