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47829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萧红散文》前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萧红散文》前言萧红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1942年1月23日,她在贫困中病逝于香港。其时,年仅31岁。她的英年早厄,是文坛的重大损失。是黑暗的社会,把这位毕生追求理想、才华过人的女作家吞噬了。萧红的命运是不幸的:孤寂痛苦的童年,漂泊无定的流浪生涯,一再受挫的感情生活,贫困和疾患造成的身心折磨,都使她备受煎熬;萧红又是有幸的:她在文学道路上起步不久便有了知音者,在她奋力攀登之时就得到了新文学旗手鲁迅的亲自提携与栽培,其后左翼文坛对她一直关怀有加,使她的创作在短短的几年间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萧红的文学之旅即使从1932年起步时算起,总
2、共也不过短短的9年,但她的成就和影响却使许多在这块园地上辛勤劳作数十年的耕耘者自愧不如。萧红作品的艺术光彩至今熠熠生辉。从这一点来说,她甚至是值得自豪的。萧红在散文创作方面是特别有才能的。据作家聂绀弩回忆,曾给她的小说《生死场》以高度评价的鲁迅,就是格外看重她的散文的,曾说她在散文创作方面“比谁都更有前途(《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见《高山仰止》10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这无疑是从她的创作实际出发而发表的见解。有位研究者说:“萧红的小说写得有散文的韵味,散文就更有散文的风格。”(林非《中国现代散文的借鉴与研究》,见《写作论》第13
3、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鲁迅立论的依据或许也如此。萧红有三本将短篇小说与散文合编在一起的集子。这三本集子是《跋涉》(哈尔滨五日画报社,1933年10月出版)、《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1月出版)和《牛车上》(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5月出版)。其中,《跋涉》是她和萧军作品的合集。她单独编印的散文作品也有三种:《商市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出版)、《萧红散文》(重庆大时代书局,1940年6月出版)和《回忆鲁迅先生》(重庆生活书店,1940年7月出版)。此外,还有一些散见于报刊的。本书的第一辑与第二辑
4、以作者集子出版时间的先后为序,第一辑中的作品选自《跋涉》与《商市街》,第二辑中的作品选自《桥》、《牛车上》、《萧红散文》与《回忆鲁迅先生》这四本书;第三辑为作者生前未曾编入集子的作品;第四辑则为书信。上述三本短篇小说和散文合编的作品集,书中的篇章哪些是小说、哪些是散文,对其中某些篇,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这分歧的由来自然与萧红的小说具有散文化倾向有关。我们在进行文体界定的时候,曾反复揣摩,力求准确,以尊重作品的实际为基点。萧红的散文中,有许多是具有自叙传性质的。《商市街》取材于她与萧军在哈尔滨共同度过的一段极其艰辛困苦的生活。这本集子中的
5、一些散文在陆续发表时就反响热烈,后经鲁迅推荐,收进了巴金主编的《文学丛书》中。《商市街》使萧红得以跻身于散文家的行列。自叙传性质并不妨碍《商市街》同时具有社会风情画的特点。大都会里的贫富悬殊与对立,民众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强烈呼声和对日伪的刻骨仇恨,下层百姓境遇的悲惨,知识分子求职的艰难与谋生的不易,热血青年的忧伤、欢笑和对人生道路的探寻与抉择……凡此种种,在作品中都表现得生动而真实。以题材而论,《商市街》抒写的是个人的悲欢,难能可贵的是它能从个人的小悲欢中把大时代的面影了了分明地映照出来。《商市街》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将一对青年在艰难困苦
6、中不屈不挠、奋发拼搏的精神作了感人的抒写。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见《南腔北调集》)中说,散文小品除了给人以审美愉悦之外,还应当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我们从这部自叙传性质的作品中不仅结识、了解了萧红和她的伴侣,增进了对日伪时期的东北社会的认识,从中还汲取到了不屈服于困境奋发抗争的精神力量。萧红具有自叙传性质的散文自然不止于《商市街》,她的所有散文小品几乎都取材于亲身经历,只是有的以写自己为主,有的以描述同自己有交往的人物为主,但即使在以他人为主人公的篇章里,她也总能留下自我的形象。《孤独的生活》可说是萧红旅居日本东京期间的生活实录
7、,在文中她所倾吐的主要是身在异邦的苦恼和寂寞对自己的折磨。《失眠之夜》作于1937年8月,其时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初,思乡的心绪和对光复失地的殷盼是流贯于这篇作品中的主要情感。《小黑狗》的描写对象好像是狗,其实也是作者自我生活的一种写照,我们从中可以感触到这位女作家感情细流的纹路,母性的亲情、善良的同情心、幽幽的感伤情调,都在文中留下了明晰的迹痕。萧红的书信,尤其是她给萧军的那些信,自叙传性质更是不言而喻的。这里面不仅记述了自己的不少往事,也分明地打着她的感情的印记。在萧红的散文中,以写他人为主的作品也不少,这些人,多数是她非常熟悉的
8、,也有的仅略有交往却印象深刻。《蹲在洋车上》是她童年生活的回忆,她以儿童的视角,在似不经意的笔墨中,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怎样把迷路的“我”送回家中,这里她所着意开掘的是人力车夫的美好情操。“我”万没想到的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