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44543
大小:27.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30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苏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课题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学目的1.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2.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结构。重点难点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难点:探究听觉的形成。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课件课时2/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3)声音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能传播吗?小结,然后提问: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 生答:
2、物体的振动产生 生答:声波 生答:不能 生答:耳 通过复习引入,形成对原有知识的迁移,同时也体现了教材中对知识的整合精神,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新课堂的学习。2、讲述:那么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讲述:耳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有能收听声音的构造。要知道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要了解的构造。 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小结::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鼓室等
3、部分构成,内耳由耳蜗,前庭,半规管等构成,耳蜗与连着大脑的位听神经相连。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指导学生认识耳各部分的功能提示:当你想听的声音来自很远的地方、声音又比较小时。如果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就会听得比较清楚些。这可以启示我们推想耳廓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完成对课本的填写。 ] 设计情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总结,然后进行汇报,形成对耳朵结构的初步认识。 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进行小结,归纳,加深学生的印象。
4、 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讲解: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猜一猜,鼓膜有什么作用?演示:为了弄清鼓膜有什么作用,我们来做个实验。用一个纸筒作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一块薄橡皮膜当作鼓膜,在橡皮膜上绷着一根细线,在线的中部拴一根火柴棍。对着镜子,在纸筒末蒙膜的一端,向着纸筒大声发“b、p、m、f、d t、n、l”等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小结:鼓膜非常薄,在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相应地振动起来:声音高,振动得快;声音低,振动得慢;声音大,振动的范围大;声音小,振动的范围小。提问:引起鼓膜振动后,声波又是如
5、何进一步传递,直至大脑形成听觉呢?讨论:耳廓有什么作用? 讨论:你认为外耳道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原因。 学生汇报结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 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去了解和掌握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生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讲述:刚才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内耳还有前庭和半规管,那么它们又是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常常说起晕船和晕车,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与上述问题有什么关系呢?小结: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常常会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学生回
6、答。 从晕船和晕车的实际事例中说起,让学生去学习和体会位觉感受器的知识。提问:为什么人要用两只耳朵听呢?提出你的假设,然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方案设计,然后得出你的实验结论。下节课进行交流。小结:学习了有关耳和听觉的知识,你来谈谈听力的形成过程? 学生复述。 及时的复习,巩固。课后练习。作业布置教学后记通过模型或挂图,结合流程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7、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