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

ID:36032103

大小:116.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2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备考与素养传统文化经典相关链接一、以“礼”“仁”为总则和核心的“德政”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谓仁者,即“爱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为政首先需要繁庶人口,改善民生;然后施以教化,增强国力,他承认对人欲的合理满足是“求仁”的前提。孔子认为执政者要“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尊重百姓的劳动,不浪费财物。让百姓不失农时,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居于上位的统治者能以“仁者”之心理国,以“仁爱之心”教化人民。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2、要求。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孔子主张恢复“礼”。认为“治国以礼”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注重精神实质。他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把“不仁”视为礼崩乐坏的主要原因。对失序之国,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正其位次。孔子劝人“克己复礼”,把“复礼”看成是“归仁”的重要前提。孔子认为君好礼则民亦好礼,人人以礼让为先,则国必治。二、为君正、为臣忠、为民信的“治世”追求孔子认为为政者首先要有正气。“正”是为政的首要前提,为国者心端行正,严于律己,百姓会争相效行,不令得治。为臣要“尽

3、忠”,尽职尽责,奉公守法。臣之忠首先表现在不忘恭敬,失去恭敬之心,则失人臣之体。为臣还应恪尽职守,努力做事,他认为君子出仕,先要做好本职工作,敬事无倦,然后求禄,而不是把衣食俸禄放在首位。为民要“诚信”,民信则国治。孔子认为“信”为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认为人而无信,就不可以处世。孔子还倡导“举贤才”“从善如流”,提出了君子崇尚的五种美德和排除的四种恶政。五种美德为:“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种恶政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孔子倡导德政,并非排斥法制刑罚

4、,他认为法制刑罚能制止人民犯罪,但不能使他们产生犯罪可耻的惭愧心,教化则可以使人民知耻。三、孔子论伦理道德修养“仁”是孔子哲学中最高的德行。孔子对于“仁”的标准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刚、毅、木、讷,近仁”;他认为“仁”包括了恭、宽、信、敏、惠。“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处理家庭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孝是仁之本。做到“孝”一要合礼,二要有真情实感。不孝就是不仁。孝主要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地顺从父母;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

5、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敬才是孝的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还提出了“忠恕”的道德规范,运用“恕”来行道。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义”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道德规范,一是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君臣之义”;二是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在义利观上,孔子是重义轻利的,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主张舍利求义。孔子还主张“见义勇为”,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取义。孔子要求人们做到诚实不欺、讲究信用;

6、举止要端庄严肃,为人要温厚和善。在孔子看来,要做到端庄和善,而不巧言令色,就要以“礼”来加以约束。四、孔子关于学习与教育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提倡不分长幼,不论贵贱,不分种族,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孔子把教育作为“安邦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为“六经”(或“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学习方面强调“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思”的关系;方法上注重启

7、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五、“中庸”——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在实际运用中,中庸思想主张在实际应用中时常变通,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都要遵循最高标准——“中”。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中庸是变通与稳定高度统一的有机体。要注重避免“过”与“不及”,认为“过犹不及”。如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庸思想在实际运用中还强调不可则止。处理事情要注意分寸,不要使行动突破质的规定性。为此,孔子提出不可则止。如孔子主张进

8、谏,但认为不必强谏,谏而不听,臣应适可而止或退以洁身。孔子倡导无可无不可。六、“尊天信命”的天命思想“天命”即尊天信命。孔子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他认为人的一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