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22474
大小:641.18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4-29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板块限时练(一)~(十五)(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言文字运用板块限时练(一)(时间:20分钟 满分: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蓝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草原上各色的野花盛开,牧民________,载歌载舞……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人们不难发现,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人工植树造林为例。苏木山位于内蒙古东南,属阴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2334.7米。如今,( ),但当年植树造林之路并不顺利。刚开始,当地政府并不知道苏木山上适合种什么树种,尝试过很多种树,种植效果都不好。直到偶然发现苏木山脚下
2、有一棵长势良好的华北落叶松,人们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后来,当地政府请来林业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学习落叶松栽培技术,这才有了今天苏木山的郁郁葱葱。如今,一千多万株树木迎风而立,________。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比如商都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对发展冷凉蔬菜有________的自然优势。当地________,依靠农业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甜菜等特色富民产业,实行品牌化营销、集团化运作,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还有,乌兰察布市回收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3、”,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B.乌兰察布市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C.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
4、,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D.乌兰察布市利用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并在集宁区率先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完成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工程。解析:选D A项,“接受草原上的风力资源和日照资源”动宾搭配不当,“实施了630万平方米煤改电清洁能源供暖”缺宾语;B项,动宾搭配不当;C项,缺宾语。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地的生态恢复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起到了重要作用B.当地的生态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而恢复了C.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对当地的生态
5、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D.这里漫山遍野的松树起到了重要作用,恢复了当地的生态解析:选C 首先排除B项,因为当地生态恢复并不只是因为“漫山遍野的松树”,夸大了松树的作用;A项本身有语病。再者括号前是介绍苏木山,C、D两项“这里”承前更连贯,也能首先排除A、B项。C、D两项中,D项表述不如C项简洁顺畅,故选C项。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衣食无忧 蔚为大观 得天独厚 因势利导B.安居乐业蔚为大观得天独厚因地制宜C.衣食无忧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地制宜D.安居乐业声势浩大天时地利因势利导解析:选B 衣食无
6、忧:不愁吃穿,形容生活小康,基本生活无忧。安居乐业:安定地住在一起,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得天独厚: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天时地利:常与“人和”连用,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引申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4.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
7、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十月二十日上午,本人在金路易西餐厅吃饭时,不慎丢掉了一个白色提包,包内东西有身份证、信用卡、钱包等,另有一本小说《围城》。多方寻找未果。如有人看到或代为收起来,请给本人打电话,手机号13612345678,本人必会重谢。答:参考答案:①“吃饭”改为“用餐”;②“丢掉了”改为“丢失”;③“东西”改为“物品”;④“收起来”改为“保存”;⑤“给本人打电话”改为“联系本人”。(每处1分。如有其他改法,亦可酌情给分)5.下面是颜明泓的一幅漫画《同病相怜》,请仔细阅读,简要描述漫画内容,并写出寓
8、意。(6分)内容:(不超过80字)(4分)寓意:(不超过60字)(2分)参考答案:内容:一位带着锄头的农民和拿着自己作品的作家相遇了,农民因家乡建工厂、高楼而失去耕地,作家因报纸被大量广告占用而失去发表作品的阵地。同为失地者,可谓同病相怜。寓意: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