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路径选择2007年6月第9卷第2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JournalofAdultEducationofHebeiUniversityJun.2007Vo1.9NO.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路径选择王丽芹(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1002)摘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趋缓,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拓宽转移渠道,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2、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制约因素;路径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71(2007)02-0008-03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的约束,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还不够充分,制约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如何突破各种因素的束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1.素质因素农村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3、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在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民转移就业的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即使转移出去,大多也只能是进入技术要求低,工资报酬低的领域,很难在城镇稳定就业.很显然,农民素质低下已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2.经济因素(1)城镇化发展滞后及自身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难以有效发挥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功能.与同等工业化程度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限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所形成的城市失业人员和企
4、业下岗职工的不断增加,城市自身面临的就业压力加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2)工业化进程区域间失衡.我国工业化进程梯次推进,东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由于缺乏工业化的带动,西部地区成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情况最严重,农村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化程度最深的地区.当前西部地区所能创造的有限就业需求空间与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规模之间所形成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缓解,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缺乏产业支撑.从我国国情出发,就地发展非农产业是我国今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而乡镇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的重点.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了改制
5、,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发展趋缓,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4)资金短缺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持,包括迁移成本,就业成本,生活成本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资金短缺的制约,步履较为艰难.另外,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发展林,牧,副,渔业等,向大农业进军虽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但由于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农业内部的就业扩张.(5)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导致的吸纳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链条短,便不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化为有效的非剩余劳动力.3.市场因素一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秩序不规范.由于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
6、缺乏预测,规划及引导措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很大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将会增加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和心理成本.二是劳动力市场制度不健收稿日期:2006-10-20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090003).作者简介:王丽芹(1963一),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农村经济.王丽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路径选择9全,农民工的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劳动合同签约率很低,工资边清欠,边拖欠,农民工超时间劳动,休息,休假权利受侵犯比较普遍,一些企业任意加班加点的行
7、为没有得到遏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民外出务工收费太多;一些城市为了解决本地人员的就业问题,规定一些工种不许农民工进入,有些还要求农民工办理名目繁多的各种证件作为进城务工条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受到阻滞.三是信息渠道不畅,服务不够规范.目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仍处于自发的,较为混乱的状况,信息不够灵通,市场缺乏管理,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较弱,导致流动和转移的盲目性.4.制度及政策因素(1)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及户籍制度是制约农村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