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18228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花钟》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花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学生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
2、开放原因的常识。 3、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差,教师要加以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语言方面的不同表达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
3、备】: 1、与课文有关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你们见过哪些花?让学生举手说。 (板书:花) 2、师:在“花”的后面加上一个“钟”字, (板书“钟”) 3、师:我看到同学们一脸诧异的表情,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出疑问。)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读准生字,认识生字。 (3)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个自然
4、段)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识这些字。 (3)让学生说说什么叫“花钟” 学生说教师出示: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教师出示花钟,让学生欣赏。 3、花钟漂亮吧!里都种些什么花呢?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介绍了花钟里有什么花? (第一自然段) 4、找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让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把有什么花画下来。 找同学回答,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花名。 5、师:花儿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认识这些边说课
5、文对这些花的介绍。 6、这么多花都开放了,你能用我们课本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7、那,它们是怎么开放的呢?请你默读这一自然段。 (老师找学生说,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这部分内容) 8、同学们,这部分内容,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 9、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0、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①“欣然怒放”是什么意思? 欣然:愉快的样子。怒:气势盛。 欣然怒放:就是花儿开得很开心,开得生机勃勃,气势很盛。 ②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表演一下是怎样开放的。 (2)昙花却在九点
6、左右含笑一现。 ①昙花开的时间长吗?怎么知道的? (含笑一现) ②老师告示你们,昙花开放时洁白如雪,幽香四溢,可开放时间最多只有3、4个小时,少的才30分钟左右,所以说美丽的昙花——含笑一现。现在,我们就常常用“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形容美好事物非常短暂。 (3)教师找同学给花在开放时加上动作、表情,再读一读。 (4)写话: 师:后面为什么用省略号呢? (1)师:你们搜集了哪些花在不同时间开放? (找学生回答) (2)请你们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像作者一样写写。 什么花什么时间怎样开放 什么时间什么花怎样开放 (学生写,教
7、师巡视) (3)反馈、教师点评。 12、师:那,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 (1)学生说,教师板书 温度 湿度 花开的时间 光照 昆虫活动的时间 (2)哪位同学能举个事例用自己的话说说。 13、我们知道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也知道了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有一位植物学家就修建了一个花钟.下面请同学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 (1)师:下面我提个问题: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开发,就知道几点了。对吗? (不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大致”。 14、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8、 师;大自然是神奇的,大自然有着无穷的奥秘。同学们想了解大自然更多的奥秘,不但要从书本、网上查资料,还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习惯,给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