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

ID:36016694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鹤楼送别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二)重难点分析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设计理念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

2、——“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5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三)教具学具准备1.

3、多媒体课件2.题有送别诗的明信片四、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了解它们的作者吗?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

4、的诗人。(2)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他和王维友谊深厚,史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晋代陶渊明后的山水田园诗的最高峰。5(3)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根

5、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李白孟浩然,并。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出示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脍炙人口誉满天下浩浩荡荡永世不绝。2.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词语意思来朗读(准确,有节奏)。(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1.朗读古诗(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自由朗读诗歌,读出古诗的节奏。(3)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2.根据诗歌的意思

6、,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5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辞()下()尽()唯()(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

7、,自由练习朗读。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1)用人物的动作体现“依依惜别”: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2)用人物的对话体现“依依惜别”:“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3)用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

8、惜别”: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