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_教案1

南辕北辙_教案1

ID:36011977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南辕北辙_教案1_第1页
南辕北辙_教案1_第2页
南辕北辙_教案1_第3页
南辕北辙_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辕北辙_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辕北辙》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识会写辕、辙、缠、硬等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注意分析字形结构。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成语含义。2.能力目标A、通过语言文字本身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B、能够分角色表演,再现课文情境。3.情感目标懂得做事要认准方向,善于听取被人的劝告,有错要及时改正。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教学难点把握寓言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能恰当的运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二)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三)教学时

2、间40分钟,1课时。(四)教学过程1.谈话:看看你们的语文书和学习用品都准备好了吗?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么现在把目光聚焦到我这里,我们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寓言又蕴含了一个怎样的寓意呢,那就需要大家一起来开动脑筋了。2.导入:首先老师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要到一个想去的地方,却乘反了公交车,那么你们还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吗?相信有部分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有一个犯这样错

3、误的人。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学这则寓言《南辕北辙》(或者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板书南辕北辙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

4、“辙”的本意)出示图片看图理解什么是辕,什么是辙“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3.阅读并理解:自由读课文,要求:声音读出来,第二个要求读正确,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第三读通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中的人物。领读课文分析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课文是围绕谁和谁的话题展开的,然后概括主要内容。2.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

5、后汇报。(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与目的相反、离楚国越远、越到不了楚国这几个词。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回答的话,用~~~~~线画出,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并板书“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这几个词。5.练习朗读对话。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6.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板书设计车把式越好盘缠越多南辕北辙马跑得越快与目的相反离楚国越远越到不了楚国通过我们的分析,你们觉得他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固执、不听劝。朋友劝了他几次?三次。这个人回答了几

6、次?还是三次。接下来高难度的挑战,谁能把朋友的提醒背下来,谁能把这个人的话背下来(如果不能背,可以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我一会就请他表演。谁挑战:4.分角色表演。我们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听得最认真得到下一次表演机会。我要请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用扮演朋友,又扮演这个人。学生齐读前三段,请一个同学表演。再练练谁能超过他,我们就把最热烈的掌声指送给他。表演5.总结。故事学完了,你读懂了什么呢?你想对南辕北辙的人说什么呢?学生说师:准备很充分,目标很明确,原因就在于方向走错了。对了,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准备再充满,目标再明确,搞不清方向也不会成

7、功。 全班齐读课文,体会南辕北辙的涵义和寓言的写作手法6.课外延伸。欣赏课文动画视频,了解课文背景,加深课文印象,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将如何劝他。7.作业。把南辕北辙的故事口头讲给爸爸妈妈等人听同学们,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寓言故事很多,希望你们课后去收集去阅读,下节课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好好准备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