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分享】印度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分析

【星分享】印度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分析

ID:36001287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星分享】印度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分析_第1页
【星分享】印度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分析_第2页
【星分享】印度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星分享】印度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星分享】印度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分析(广东2013年二模)材料二:2011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1.30%,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于孟买、新德里和加尔各答等几个大城市,城市化问题突出。孟买人口约为1800万(2010年),大约43%的人口位在棚户区和贫民窟,贫民窟基础设施务件差,其居民靠着做小生意、收垃圾等维持生计。 问题:印度孟买城市化进程中贫民窟问题突出,请就该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8分)答案:①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②大力建设保障房和福利房;③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④建设卫星城镇,疏散、分

2、流市区人口。有感于这道题,以及讲解城市化过程中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滞后城市化的问题,所以想探究一下印度城市化水平的问题。一、印度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速度慢、水平低。按照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印度1960年城市化水平为17.9%,1991年25.72%,2005年为28.7%。2、城市化质量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如54.71%的城镇贫民窟没有厕所;贫民窟大量存在,如孟买贫民窟人口占总人口的48.9%(2001年);城市管理水平低,如交通工具严重超载、公共汽车不装车门、各种车辆不分

3、车道。3、大城市人口集中。1960年印度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居住的城市人口占全部城市人口的比例为37%;1990年为37.78%,2005年为40.47%。4、印度经济增长的突出特点是服务业快速增长。印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61年的34.3%提高到1991年的42.1%和2005年的54.4%。5、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根据印度人口普查资料,1971-1981年印度城镇人口增量中,约41%是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约36%是农村向城镇迁移以及城镇建设范围扩大所致。但

4、在1981-1991年期间,两个比例分别变化为60%和22%。6、城乡关系仍然有待改善。印度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农村贫困的推动,而非城市繁荣的拉动,如城市内大量的贫民窟;过去20年,印度城乡差距急剧扩大,如1993-1994,印度城乡贫困率分别为32.4%和37.3%,到1999-2000年,分别为24.7% 和30.2%。一、印度城市化滞后的原因1、城市化动力不足。在独立以来的五十余年里印度在通讯、工业、教育等等方面已经产生出部分现代化的状态,但工业的增长率同东亚邻国相比仍很低。据2002年一

5、项统计数字印度的IT和外包产业吸纳了320万从业人员,印度制造业仅吸纳620万劳动力;绿色革命的成果仅限于一些地区、某些作物和一部分农户,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十分严重,农村已经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却无力吸纳。2、种姓制度的影响。(1)宿命论阻止农民入城。“达摩”法认为各个种姓有鸽自的行为规范,否则会转世到更低的种姓甚至牲畜。低级种姓的人只好放弃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安于现状,来生才能进入高一种姓。虽然这套理论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在偏僻的乡村地区影响依然深远,所以农民缺乏进城的动力。而且贱

6、民在城市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歧视。(2)种姓制度的影响使印度经济中服务业增长最快。印度拥有400万科技人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其中的原因除了政策支持、高水准的高等教育体系、对“知识经济”的深刻认识等,还有种姓制度。“达摩”法认为低种姓的人只能从事低贱的体力劳动,如打扫厕所,平民从事商业、手工业,高贵的种姓才能从事高贵的职业。IT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只有能付得起学费的高贵种姓才能接受高等教育。在印度IT行业中,高种姓的人占了80%以上。而由于全国基础教育落后,管理体制、企业经营、基

7、础设施落后,不能为制造业提供合格的充足劳动力,从而制约制造业的发展。(3)种姓制度影响到人际关系。不同种姓的人缺乏人际交流与合作,农民想走出去需要有人介绍和联系,通常的途径是熟人介绍和引导,而低级种姓的农民缺乏这样的人际关系。(4)政治制度加强了不同种姓的内聚力。进入城市的移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成为当地政治势力努力争取的对象,如果他们显示出足够的内聚力的话,不仅别人不敢随意欺辱,而且可以参与当地政治。为了加强内聚力,来自同一地区或族群的移民往往聚居在一起,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种族活动的中心。

8、3、城乡矛盾的影响。城市的贫困、基础设施的落后、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及复杂的种姓制度的影响,使得大量农民即使进了城,也不会把城市当做最终的落脚点,自己的家乡才是养老之地,“人们离开家乡只是为了能在家乡更好地待下去”。4、土地私有制度的影响。印度的土地私有制对城市化产生消极影响。人们将占有土地作为一种安全的投资方式,他们的人生哲学是,在外头尽力地挣钱、攒钱,然后寄回家买地,退休后回到家乡当地主老爷子,雇佣工人为自己种地。另外地主们不愿放弃土地,又不愿亲自耕种,于是就想尽各种办法将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