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

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

ID:36000539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_第1页
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_第2页
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_第3页
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_第4页
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台湾社会研究学会年会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徵稿(即日起至6月8日截止)年會主題:「跨域連結、結伴橫行:走在學術知識與常民生活間的鋼索」  當代新自由主義體制與區域經貿、國族國家與跨國企業的全球共構與治理、跨國性的人口移動與全面無產階級化,孵育了全球各地新興的左右翼激進化與跨國社會運動:一方面是全球性的資本壟斷與「資本─民族─國家」的交纏共構,另一方面是各地出現的顏色革命、佔領運動、另類社會運動。權力與反抗皆似無所不在,亟待各界以跨領域的角度與跨國合作等創新路徑進行探討。  「跨域連結、結伴橫行」是我們拋出的命題與反命題,是一種想像與發展中的研究與理論路徑,是嘗試理解當代全球處境的戰鬥實驗,更是不同認知架構交

2、互撞擊的邊隙空間。置身於這個時空快速壓縮、左右激情對壘的新世紀跨國社會,我們邀請有志於社會實踐的批判知識分子,(再度)以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為平台,分享各自累積與開展的分析。  本次研討會將邀請世新社發所教授夏曉鵑與謝英俊建築師擔任此次年會開幕與閉幕之專題演講講者,分享他們社會實踐的經驗與歷程。研討會子題將探討「運動與個人的內外辯證」、「跨域連結的理論分析與實踐」、「學術建制化與科學權力監督」、「知識生產與常民生活」、「從2014年3月18日開始!?」、「公益組織的變質」及其他具批判性之相關議題,歡迎各界批判知識學者與社會運動工作者一起共襄盛舉。徵稿說明請注意:依循慣例,本次研討會只接受符合會

3、議主題的論壇提案,不接受單篇論文的投稿。子題規畫如下:一、從內傷到公傷:社會運動與個人的內外辯證  命名是一種看見,是隱形的、不被言說的、被壓抑的浮現。過往一年,台灣歷經許多變化,當中之一是「運動傷害」從過往隱形、難以言說的潛台詞,浮現在眾人面前,成為被承認的經驗、可被檢視的對象,推動公開對話,甚至出現集體尋求療癒的新嘗試。  社會運動強調透過集體的力量進行社會變革,然而被記述的卻往往是一個個的歷史事件行動年表修法條文,少見參與者/運動者與運動相互作用改造的辯證過程。歷經各式「團結前進」、「保護夥伴」的政治正確說詞,歷史性的形成一個無能處理運動者感受、創傷、轉化、蛻變的壓抑結構,而傾向以個體化

4、的方式讓個人默默承受,或是問題化的方式讓個體被集體解決,形成進步運動中弔詭的異化,而壓抑結構下蓄積而成的瘀青內傷,也難以保存生成永續發展的進步力量。  本子題強調關照社會運動中的個人經驗,讓暗淚暗幹暗不爽的內傷,轉化為辯證的檢視個體/集體與普遍性/特殊性的公傷,並透過「望聞問切」看見多元差異的運動經驗,解剖社會改造過程中歷經的自我改造,透視運動裡歷經的陣痛與蛻變,或提供各式「打斷手骨顛倒勇」的賦權妙方。秉持不放棄治療的精神,歡迎大鳴大放的作風,一起檢視運動中的個人、個人生命長河中的運動軌跡。二、跨域連結的理論分析與實踐  西方工業革命之後,隨著研究型大學與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科學知識快速累積,

5、知識的生產被分科化、分殊化、專精化、專業化。隔行如隔山,這個現象的形成與資本主義制度的興起及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而台灣當代社會高度專業化的發展下,專業知識分子的工作被細微分割、被狹窄化、被科層化,他們本來擁有的面向公眾、為了公眾、涉及社會改造的「天職」逐漸被腐蝕,他們陷入自己的專業、學術的小王國,與專業、學術之外的歷史與社會漸行漸遠,甚至脫離、斷裂。那麼,批判知識分子如何分析這個現象?如何分析這個現象對社會運動的影響?這個分析與批判如何能與他/她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呼應、結合?批判知識分子如何從跨域連結的理論分析與實踐中與反抗資本主義的運動結合?三、學術建制化與科學權力監督  科學,多少罪惡假汝之

6、名以行?為何台灣想唸博士的青年比率屢創新低?「少子化」三個字真能解釋一切問題?原本屬於人類探求真實的發現之旅,卻愈來愈無法迴避與權力/利益糾葛日深的處境,這些糾葛導致手段與目的間的切割、學術知識與常民生活間的斷裂、學閥派系林立、求勝而非求真/求善的制度光怪陸離。相較於歐美,台灣的學術一方面缺乏穩健的典範,一方面身處於小規模社群的區位生態,若無制度導引,將難免弱肉強食、拜金逢迎的悲慘世界,在自然、人文、社會等領域各行其道、各有苦衷。本論壇子題希望邀集有感/有志之士共思大學教育、學術發展、社會責任、科學權力監督等課題,一起找回科學與學術的真諦。四、知識生產與常民生活  「知識生產」為近年來學界關注

7、的議題,亦即追問知識從何而來?我們如何透過「知識」理解「現實」?學術知識生產越來越脫離常民的生活經驗範疇,知識原是需貼近常民經驗,但政治以及經濟的取向卻越發與常民生活脫節,甚至互生衝突矛盾,尤以技術科學的知識衍生出的政策決定,協調或知識生產過程常伴隨著既定的政治立場或利益結構及相應的意識型態,否決常民知識,甚至對在地帶來衝突。簡而言之,知識或技術之所以成為知識是經過一連串政治協商、利益交換、彼此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