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消息背景的例析1

9消息背景的例析1

ID:35998422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9消息背景的例析1_第1页
9消息背景的例析1_第2页
9消息背景的例析1_第3页
资源描述:

《9消息背景的例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背景材料的运用以下三篇稿件,同样是报道1994年珠海机场建成通航,由于背景材料选择运用的不同,使得这三篇稿件在“用事实说话”的力度与深度上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新华社对外稿珠海机场通航新华社珠海(1994年)5月30日电华南广东省珠海市的第一个机场建设今天竣工并通航。正在珠海视察的李鹏总理出席了机场的通航仪式并为第一个航班剪了彩。机场建设历时两年半,耗资20亿元人民币。机场的4000米长的跑道是全国第二大长跑道,仅次于西藏的拉萨机场。这一新机场的导航和地面设备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人民日报·海外版》稿:大型航空港崛起珠江口本报珠海5月30日讯珠海机场通过国

2、家验收后,今天上午正式通航。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机场通航剪彩,宣告珠海向国内各省市敞开了空中大门。珠海机场场名是李鹏总理题写的。第一期建设规模可保证年起降各类飞机1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起步营运就有10多个航空公司开辟了18条航线,每周始发76个航班。珠海机场所在地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修建的三灶岛军事机场,日本投降时进行了销毁性的破坏,留下1246个弹坑。为了适应珠海经济特区蓬勃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决策改建这个旧机场。1991年5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1992年2月动工,仅28个月就抹掉了三灶岛昔日的荒凉和战争的

3、创伤,一座面积为52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航空港巍然屹立在珠江口。规划中的这个航空港占地3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0平方公里,已建成长4000米、宽60米的跑道一条;长4000米、宽45米的平行滑道一条;可供目前世界最大型飞机起降,高峰小时起降能力为37架次。候机楼面积9.16万平方米,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5000入次。机场通信、导航、气象等主要部位和关键设备都是当今世界民航机场采用的先进设备。安联社稿(译文):中国视机场建设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美联社中国珠海(1994年)5月31日电李鹏总理星期二在中国最富的一个南方省,正式开通了一个大型国内机场。李在民航

4、高级官员和地方负责人的陪同下参加了珠海机场的通航仪式,并为通航剪了彩。珠海是位于广东省的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机场是由一个旧军用机场改建而成的,距葡属澳门33公里,是繁荣兴旺的珠江三角洲四大新机场之一。其他三大机场均为国际机场,它们是:澳门机场,预期今秋晚些时候通航;香港的赤腊角机场,预期1997年或1998年通航;深圳新机场,已经通航。中国将最终掌管所有的这四大机场,因为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珠海机场的年吞吐量为1000万旅客和40万吨货物。旅客候机大楼的面积达9.16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候机楼。机场将开始部分投入使

5、用,1996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50万,1997年达280万。珠海市市长梁广大说,珠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早就需要有一个这样的机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随着70年代后期的经济改革,坐飞机旅游的需求剧增。从1980年到1994年,国内航线客运量年均增长近20%,达4000万人次.是这一时期世界客运量年均增长的3.5倍。分析:三篇稿件对比之下,新华社的稿件显然写得过于简单了,包括使用的背景材料也过于单一,只是集中在机场的设施方面,如说明此机场跑道是仅次于拉萨的全国第二大长跑道。《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稿件增加了不少背景材料,但局限于历史性的背景材料,虽然可读性加强

6、了,但没有跳出地方性经济新闻报道的框框,仍然显得单薄。而美联社的报道却从珠海机场这一个点出发,通过充分地灵活地综合地调动大量的背景材料,把它的建设意义一步步放大。首先,这篇报道把珠海机场放在整个珠江三角洲的背景下透视,说明这里“繁荣兴旺”,是中国南方最富的地方,是一个经济特区。然后又把它与香港、澳门、深圳三大国际机场联系起来,以更大的政治背景来凸显它的地位,谈到香港与澳门机场时,记者特意加了这样一段背景材料:“中国将最终掌管所有的这四大机场。因为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最后,作者再把珠海机场放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全国民航

7、客运的大背景下关照:“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随着70年代后期的经济改革,坐飞机旅游的需求剧增。”“国内客运量年均增长20%;中国国内客运量的增长为同期世界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长的3.5倍。”于是通过多层次丰富的背景材料,记者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珠海机场”这个问题,表明了中国视机场为地区发展重要条件的新闻主题。这样一篇消息,已经不是一条机场通航的简讯,也不是一条普通的地方经济消息,而是记者对中国经济发展一个方面的观察。由此可见,同一个新闻事实,由于运用的背景材料不同,记者所表达的意见、看法,或者说记者想通过这篇报道说的话,有了多大的差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