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71141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转变观念改进教法 培养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培养创新意识 摘要:白天佑教授根据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学说,结合学校的美育实践,构建了大成美育的理论的框架,大成美育就是美育的集大成,它是以大教育观,将教育领域的美育内涵高度集成,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美的熏陶中,让学生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使学生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更多地释放出学生的潜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大成美育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现了触及发展人的创新智慧的高起点,我们的教育就
2、是要让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充分地得到开发和发展,让学生的思想彻底解放,促进完美发展。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此为教育目标,教育方向,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使之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从激趣、质疑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关键词: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兴趣,质疑,观念参考书目:《心理学》《****在第三次全教会的讲话》《北京教育》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时代,而这个竞争,表现在知识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上,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现实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比较注重知识及技能、技巧的
3、培养,忽视学生各种能力及实践的培养。在国际竞赛中,我们的学生屡屡获奖,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远不如人,中国学生的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外国孩子好得多,然而,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是外国孩子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可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是何等重要。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一提到创新精神,人们往往会想到达尔文,想到爱因斯坦,转而分析自己的学生,怎么也不能和科学家联系起来,特别是在小发明竞赛中,学生拿不出好的作品时,我便默认学生的现实,片面承认了他们的确有差异。认为创造是有灵感的,无形地给
4、创造精神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教师缺乏了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精神,桎梏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其实,在青少年时期,创造精神主要指求异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牛顿看到苹果落到地上而发明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而发明了蒸汽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大胆的想象,善于联想。可见创造意识不是先天的灵感,而要靠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将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就会激发起创造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备课时,我不但
5、备教材,备教法,还备培养什么能力,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比如,三册教材中有四篇描写秋天的课文,它们分别从天空、植物、自然现象等方面表现了秋天的美,几篇文章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为了使学生进入情境,学一知十,我把几篇教材编排在一起,在学生自读自悟后,让有绘画兴趣的学生把文中的景色画出来,让爱玩的学生到校园,到街头,到公园去拥抱秋天,他们把文中描绘的与自己看到的融合在一起,每个人都沉浸在美的喜悦中,有的说:“我听见校园中的杨树沙沙的告诉我秋天来了。”有的说:“我看到枫树举着红旗在欢迎秋天。”有的学生说:“大自然真美,但
6、北京人为打扮自然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更美。”“我愿做一片叶,一朵花,去打扮北京的秋天。”这些美的感受是他们自发体验出来,是他们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升华。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美育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就能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主动去追求知识,超越自我。教师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就会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为创造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教师问,学生答,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把教师的结论灌输给
7、学生,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质量和效益就会很低,就会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愉悦感,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激活思维,发挥潜能,要获得如此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得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学习中。 学习《数星星的孩子》,我利用幻灯,把学生带入繁星满天的夏夜;春天让学生去捞蝌蚪,观察蝌蚪的变化,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学生感到亲切,把打雷、下雨的录音带入课堂
8、,使学生很快进入《雷雨》的情境中,采来各种颜色的树叶,学习《秋天》、《落叶》,搭起葡萄架,把学生带入葡萄沟,引导学生利用配乐,讲故事等形式,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多种手段的使用,创设了愉悦、和谐的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