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生物第6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7_19讲)练习(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试说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类型项目S型肺炎双球菌R型肺炎双球菌菌落 粗糙菌体 无多糖类荚膜毒性 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图6-17-1(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 ,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 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图6-17-2(3)结论:
2、 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4.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的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 对照 实验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 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 ” 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 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两实验的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
3、仅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 ”,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 ③两实验都遵循 原则、 原则 正误辨析(1)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R型菌与S型菌控制有无荚膜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6)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
4、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菌。( )教材拓展1.加热后S型细菌死亡,但加入R型细菌后为何能转化成活的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 命题角度1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2018·武汉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6-17-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6-17-3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后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
5、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题后归纳 辨析细菌体内的转化问题(1)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6、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3)使小鼠死亡的是S型肺炎双球菌而不是S型菌的DNA。(4)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命题角度2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3.[2018·浙江温州二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
7、叙述,正确的是( )A.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B.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致死C.活体转化实验中,从患病致死小鼠血液中可分离出S型活菌D.离体转化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4.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
8、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Ⅲ型菌经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