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29389
大小:18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4-25
《正式讲座稿1 英国女性主义小说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英国女性主义小说家EnglishFeministNovelists摘要:本讲座简要介绍英国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主要女性主义小说家的生活经历、主要作品、创作特点及女性意识,重点关注并探讨有重要女性主义影响的简·奥斯汀、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夫、多丽丝·莱辛等作家的女性意识。关键词:英国女性主义小说家;创作特点;女性意识讲座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不同时期的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小说文本所传达的女性意识及其内涵;探讨其在英国社会生活、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文学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了解
2、主要的女性主义小说家的创作特点及女性意识有助于学生自觉能动地从不同视角解读女性小说文本,提高赏析女性小说文本的鉴赏力,并由此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英国文学,特别是主动阅读原版小说文本,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撰写有关女性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提供极有价值的思路,拓展视角,从而彰显其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1.引言(Introduction)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肖瓦尔特曾提出过妇女文学发展“三阶段论”,把19世纪以来的女性创作分为“女子气的”(Feminine)、“女权的”(Feminist)、“女性的”(Female)三个,阶段。有鉴于此,英国女
3、性主义小说伴随着社会的变革,意识形态的转变,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女性意识、不同的表达方式。17世纪中后期,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独立意识的增长,女作家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英国出现。奇女子阿芙拉·贝恩(Aphra·Behn,1640-1689)的《奥鲁诺克,或王奴:一段信史》(Oronooko:ortheRoyalSlave,ATrueHistory,1688)是第一部英国旅行小说,继承了罗曼司(romance,也译“传奇”)叙事传统,“包含了许多新异的要素:漫谈式的风格;女性叙述者的权威。此书“无论对于
4、女性主义作家研究、小说的兴起、美洲或跨大西洋研究、奴隶叙事、甚至自传,……似乎都是一个理想的文本”,可以纳入多种批评框架中对之进行解读。当代美国批评家约瑟夫·奥梯斯指出,“毫不夸张地说,贝恩的叙述者必须在一个帝国的框架内才能讲述奥鲁诺克的故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帝国就没有小说。维吉尼亚·吴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1929)中曾说过:所有的女人都应在阿芙拉·贝恩墓上撒下鲜花,因为是贝恩为她们挣得了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权利。18世纪以来英国妇女小说家的成就,不仅为进入19世纪之后妇女小说的成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美小说创作领域
5、几种重要形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十八世纪的英国女性主义小说家3.1概述22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使得长期承受压迫和束缚的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她们开始能够通过各种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这为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弗兰西斯·伯尼(FrancesBurney)的《伊芙琳娜》(Evelina,1778)《伊芙琳娜》是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也是奥斯丁之前最成功的女性作品之一。小说描写来自乡下的身份暧昧的孤女伊芙琳娜·安维尔到伦敦“闯”世界并最终嫁给一位德财兼备的贵族青年的经历。就这个人生轨迹看,她
6、显然是继帕梅拉之后的又一个“灰姑娘”。夏洛特·史密斯(1748-1806)的《爱默琳》(1788)《爱默琳》一书认为好男人和坏男人的差别不在阶级归属,而在其思想、品行、风度,特别是他们对女性的态度。书中的模范男士最重要的“功业”就是无条件地信赖女主人公的德行,在她未得父亲承认时就慧眼识珠地认定她为心上人。伯尼以及夏洛特·史密斯对两种男性形象的一褒一贬,宣扬了集旧贵族及新富阶级优秀品质之大成的葛兰底森式的新型绅士。这既是她们与男权秩序的妥协,也是她们对男权秩序的修正。这些形象所表达的女性希望和选择,最终也影响了社会规范。玛丽•沃斯
7、通克拉夫特(MaryWollstonecraft,1759-1797)与《玛丽》她是一位18世纪的英国作家、哲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在她短暂的写作生涯中,她写就了多篇小说和论文。《女权辩护》(1792年)是沃斯通克拉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在这本书里,她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并还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随着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沃斯通克拉夫特对性别平等的提倡以及对传统女性特质的批评开始变得日益重要。在现今,沃斯通克拉夫特被视
8、作是女权主义哲学家的鼻祖之一,而女权主义者们也经常会提到她的生活与作品。她的处女作《玛丽》(1788)把女性私人经验政治化,书中法国大革命的气息隐约可感;叙述对女主人公的同情有时带有浓重的自爱自怜意味,玛丽的思想也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在革命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