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基础巩固1近代以来,面对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即所谓“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观点都( )①没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②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 ③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④没有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全盘西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属于“民族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拒绝接受新文
2、化,属于“守旧主义”。前者没有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后者没有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两种观点都没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①②③观点正确,④说法不准确。2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近代却落伍了。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D.“文化复古主义”盛行7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人民有了正确指导思想,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故答案选B项。A、C、D三项观点错误,应舍去。
3、3近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崛起源自于文艺复兴,正是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将欧洲推向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近代中国重新踏上民族复兴之路,也正是从文化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的。事实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的变革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④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正是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将欧洲推向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近代中国重新踏上民族复兴之路,也正是从文化的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开始的”,都强调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也说明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②④符
4、合题意。①材料体现不出。优秀传统文化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③说法不准确。4为了实现城乡文化同步,银川市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送电影的“四送”活动,并积极开展文化志愿者下基层专场演出、非遗进农村等文化活动,将城市的优秀文化送到乡村去。银川市这样做是基于( )①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财富 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④文化能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银川市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①③正确指出了文化的作用,符合题意。优秀文化才是国家、民族的财富,才能使中华文化走上复
5、兴之路,②④说法不准确。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基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7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 ③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6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户”村,家家户户
6、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但不久后,打牌赌博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于是,田地荒芜,人们无心经营管理;一些家庭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妻离子散,打架斗殴成了家常便饭……没过几年,原本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变成了贫困村。这警示我们必须( )A.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B.先发展好精神文明再发展物质文明C.物质文明是实的,精神文明是虚的D.精神文明决定社会发展及文明程度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危害,A项是其应有的警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不可分割,B项说法错误。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在提高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净化
7、社会风气、提高人民素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C项说法错误。D项夸大了精神文明的作用。★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就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要(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④坚持发挥优秀文化对人民大众的导向和示范作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78习近
8、平强调,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