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877361
大小:185.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4-21
《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学在民间”的自由研究、注重个性、思想活泼的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功利主义、陈腐刻板的局限。开创“学在民间”这一传统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
2、,以礼人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5.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3、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传民主思想C.极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6.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7.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
4、,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8.“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9.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
5、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C.为统治者“润色鸿业”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10.《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另一方面,诗人又通过一系列曲折迷离的情节来展示对现实政治和坎坷人生的悲剧性思考。”该作品的风格为A.内容古朴的现实主义B.脱离真实世界的唯心主义C.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D.关注自己内心的个人主义11.居
6、瑢在《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中写道:“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下列属于“魏晋风度”表现的是A.张衡《二京赋》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柳永《雨霖铃》D.顾恺之《女史箴图》12.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①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②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③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④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A.①②③
7、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3.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眼人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经验丰富者)。”黄庭坚认为画竹A.需取材于市民生活B.注重抒情写意C.应该学会栽培竹子D.揭露社会现实14.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