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

ID:35792925

大小:44.8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4-18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_第1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_第2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_第3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_第4页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王阳明之前,学者们是把知和行分开来说的,知是知,行是行。而王阳明则认为,“知行一体”,知中就有行,行中就有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实际上,知和行是融

2、在一起的,每个人关注的东西和每个人的兴奋点、喜好是连在一起的,这不完全是知的问题,这包含了每个人自身的感受偏向在里面。所以,知里面就有行,行就包含了知。平时做工作时,越是熟悉的工作,就越喜欢做。越是不熟悉的工作,就越不愿意做,甚至害怕去做,也是这个道理。简言之,一个人的行动当中包含着他本身的知识,知行是一体的。这里面有一个真知与假知、真行与假行的问题。知行合一、知行一体指的都是真知真行。“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3、”“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的弟子王龙溪曾阐发王阳明的思想,他讲:“天下只有个知,不行不足谓之知。知行有本体有工夫,如眼见得是知,然已是见了,即是行。耳闻得是知,然已是闻了,即是行。知非见解之谓,行非履蹈之谓,只从一念上取证,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常人可能认为,想对父母孝,就要了解到底什么时候要让父母暖和一点,什么时候让父母凉快一点,这都是知识,都需要学习。而王阳明则认为,若一个人真的想孝,并不需要专门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会学会。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真知真行的问题。王阳明主张凡事不能仅仅停留在

4、语言上,一定要有生命的感受。知识是外在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可最后落实在生活中是整合为一体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把外在的知识,经过自身生命的整合、认可,把它展现出来,这个生命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就是一个功夫的过程。日常生活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为我们安排好了,但我们还是总感觉此人不诚,这个不诚可能就表现在某种言谈中、某种态度上。在整个过程中,那个做事情的人的精神的呈现就是知行的功夫,这个知行的功夫是在生命中经过整体性的熔铸后表达出来的。(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10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3分)A.王阳明认为的“知行一体”指的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因为后世的学者会分成两个部分研究他的学说,即“知是知,行是行”,所以才有合一并进之说。B.知行一体指的都是真知真行,辨别真知与假知,真行与假行的现象是知行合一实践中最重要的问题。C.王阳明理论中“知行工夫本不可费”,“行是知的功夫"两句里“工夫”与“功夫”的意思都是“工力、素养”。D.王阳明主张凡事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一定要有生命的感受,并且在感受生命的过程中,行显得尤为重要。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以“平时做工作的感受”等为例,论证了一个人的行动

6、当中包含着他本身的知识,知行是一体的。B.王阳明用“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这些生活中活泼生动的事例,论证了“知行一体指的是真知真行”。C.文章用“常人认为,孝顺父母,自己就要学习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让父母驱寒保暖的知识”的事例,告诉人们这就是知行合一。D.文章第三段末尾用日常生活中“这个”人与事为例来论证每个人都要把外在的知识,经过自身生命的整合、认可,把它展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阳明之前,知与行只是人们行为思考的两个方式,王阳明将知与行由简单的人的行为的两个部分,合一上升到一个本体概念。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7、则殆”与“知之其切笃定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两个主张的实质并不一样。C.讲好王阳明的学说,既需要读王阳明的书,也需要读孔子、孟子、朱熹的书,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这个过程就是知行合一。D.人的知行功夫是在生命中经过整体性熔铸后表现出来的,也可以说知行合一就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穗三餐韩春荣素玉挎了大荆条筐。得挎个大的,万一捡到的东西多呢,筐里还放了把小镐,万一能从田鼠洞里扒出东西呢。素玉挎着大筐在田间慢慢逡巡,看见什么捡什么,萝卜叶子捡进来,嫩些的苦菜薅下来,捡到两个

8、青棉花桃子,捏捏没捏动,放进筐里,回去在窗台上晒两天,不咧嘴也能捏开,棉瓣撕巴撕巴,就是棉花。素玉看见一小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