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

ID:35782575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时作业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长治高三基础调研)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要求其绝对服从,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该规定反映的是汉武帝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项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

2、,故排除;故选D。答案:D2.(2018·鞍山高三期末)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B.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决策权力分为决策、审议、执行三步运行,门下省具有审议、封驳的职能,可参与决策,故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大臣可以对于君主的不当诏令加以限制,是决策正确的保证,故A项错误;三省六

3、部制下的门下省具有对诏令的审议和封驳权,而不是监察权,故C项错误;分割相权,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太原高三诊断)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解析: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

4、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B项说法错误,与“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不符;D项说法本身错误。答案:C4.(2018·亳州高三评估)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皆……娖娖(小心谨慎之意)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  )A.主要目的在于

5、强化专制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C.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D.与“外朝”相互牵制解析:据材料“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这说明当时丞相才干不足,“于是设立中朝”说明其目的在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故B选项正确;虽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中朝与限制相权、强化专制有关,但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特点,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而不是与“外朝”相互牵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B。答案:B5.(2018·菏泽高三诊断)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

6、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A.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B.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解析:材料认为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制约作用,能够使决策合理化和科学化,故选D;A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最后定夺于皇帝,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故排除BC。故选D。答案:D6.(2018·珠海高三模拟)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君主权力得到进

7、一步强化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是御史和丞相“交战于廷”,没有涉及相位之争,排除B。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的说法错误,排除C。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于汉武帝时期,排除D。所以选A。答案:A7.(2018·芜湖高三评估)朱元璋下令废掉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就在身边设置了内阁大学士来协助他

8、处理政务。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性质的职务,后来又演变为实际的宰相,称为“阁臣”“辅臣”“首辅”。这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B.君臣之间的和谐C.宰相对皇帝专权的制约作用D.皇帝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