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1333
大小:2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汉武帝
2、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梁王和城阳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C [从材料“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可以看出,当时实行“推恩令”。分封诸侯的土地,使诸侯再也无力对抗中央,从而解决了王国问题,故选C项。汉武帝并非废除分封制,而是用分封制削弱王国的实力,故A项错误;汉初分封制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西汉的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梁王、城阳王是否是西汉最后的封王,故D项错误。]2.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3、.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C [材料中论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汉武帝任用低微的士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主要是为了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故选C项。]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C [根据材料“推举六名孝廉”可知,题干考查察举制,察举制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人才可以由地方官员举荐,所以A、
4、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符合九品中正制,而不符合察举制,故排除。由“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可知,察举制有一定的弊端,故选C项。]为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扫黑除恶工作中来,束城镇通过由包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书记召开各村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公布全镇扫黑除恶举报电话、邮箱和纪委举报等方式,增强人民群众通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
5、专项斗争4.(2017·宝鸡摸底)《东汉会要》记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这主要体现了东汉( )A.旨在保证官吏的来源B.奠定了门阀世族的基础C.注重提高官员的素质D.主要通过考试选拔官吏C [材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表明东汉时期察举制不再仅仅以德作为选官标准,而辅之以考试甄别对象,重视对官员文化素质的考查,C项正确。材料信息仅仅是提高官员的素质,没有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B项错误;D项属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5.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
6、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A [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的相权在决策和行政方面都实现了分层,按照严格的运作流程行使权力,说明唐代的行政权力实现了分割,A项正确;三省制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但也并未完全保证皇权独尊,排除B、C两项;唐代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排除D项。]6.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
7、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C [材料中体现唐朝前期刺史由对尚书省(中央)负责到唐朝中后期对节度使(地方)负责,未提及皇权强化与尚书省地位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刺史的变化体现出唐中后期节度使实力的增强,并未体现刺史权力增强,故B项错误;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膨胀(地方权力增强)威胁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唐朝中后期中央缺乏对地方的管控,故D项错误。]7.据研究,唐代举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