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

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

ID:35759580

大小:161.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16

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_第1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_第2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_第3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_第4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秋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 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重点:宋明理学的阶段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自主预习·探新知]一、理学的产生1.背景(1)唐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重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唐宋以来儒家学者不断思索的重要问题。(2)面对困境,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改造创新,以维护封建统治。2.产生(1)王安石创立了“新学”,并以其为指导,实行变法。(2)官僚地主集团反对王安石变法,把理学作为他们反对变法的精神武器。3.含义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4.影响把儒学

2、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二、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1.地位北宋重要的理学家,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奠基人。2.主张(1)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2)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3)道德观:强调“克己复礼”,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封建纲常。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思想主张(1)“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理是唯一的、绝对的存在,故又称“天理”。(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2.影响(1)在元、明、清时期,朱熹被统治者尊崇为“大贤”,其地位仅次于孔孟

3、。(2)朱熹的理学还跨出国门,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理性”概念。[概念阐释] 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涵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2)“理”是宇宙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四、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1.心学的形成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王阳明的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3.思想主张(1)提出“心外无物”

4、、“心外无理”的命题。(2)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达到“致良知”。4.心学的流行(1)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是要人们接受客观外界的“天理”。(2)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要人们恢复内心固有的“天理”。(3)恢复比接受来得容易,所以心学一出现,很快就流行起来。[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程朱理学主张“理”是宇宙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格物致知。2.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3.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合作探究·

5、攻重难]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史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史料解读] 由史料一中“二程”的“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和朱熹的“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可得出他们在认识论上的主张,进而分析其进步作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在认识论上,“二程”和朱熹提出的主张。有何进步作用?【提示】 主张:“格物致知”。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史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6、物理矣。——王阳明《答顾东桥书》[史料解读] 由史料二中关键语句“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来总结王阳明的核心思想。(2)根据史料二,归纳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提示】 “心外无物”、“致良知”。全面认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关系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1)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宇宙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3)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都强调“理”是人所必

7、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1)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种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2)在修养方法上的分歧: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