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54311
大小:4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16
《高中语文必修三的三维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与能力(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4)、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5)、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初步对《红楼梦》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古代小说的发展趋势,以及《红楼梦》的社会地位。
2、再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最后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以自己的同桌为例进行试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三)教学重点:1.了解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3.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四)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
3、来体现性格特点祝福》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一、说教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
4、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二、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
5、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三、说学法(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
6、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老人与海【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
7、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难点: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课时安排】1课时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二、能力训练目标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1.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2.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
8、容进行探讨。...【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劝学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