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

(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

ID:35754058

大小:231.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6

(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_第1页
(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_第2页
(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_第3页
(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_第4页
(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_天不变_道亦不变_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5No.22008年5月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Suzhou(SocialScience)May20083“天不变,道亦不变”批判师为公(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中庸哲学,是思索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智慧结晶。故有“三才”概念,有性、道、天关系的种种判断。其中,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判断可谓经典常谈,影响很大。然而,在现代思想史上,它被视为保守落后观念的基础理论而备受质疑。在国学界“回归原典”的新背景

2、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观念。关键词:天;道;变;不变;董仲舒中图分类号:B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8)02-0010-05在当今国学研究的热潮中,“道”字为其核高统治者所接受,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老子讲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汉儒“天不变,道亦不“域中有四大”,“道”为其一,是就其时空的覆盖变”的名言,这是个不容回避的棘手难题。这一面广大而言的。然而,“道”与“天”不仅有因果口号既常被“革命”力量视为守旧的代表意识,关系,还必然有互动关系。故又有“变”与“不又可作为固守华夏民族精华的根据。从语法上变”之辩,此中寓含《易》经“三易”之理。

3、茫茫宇看,这是个有因果关系的复句,前因后果的逻辑宙、漫漫历史长河,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这是一是毫无疑义的,“道亦不变”的根据是“天不变”。个基本认识。但由于宇宙和历史又是大的时空因为“道”源于天地人“三才”,故有源就有流,概念,其计算单位也较大,所以古人又有“生年“流”决定于“源”。因此,从语法逻辑的角度讲,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诗句,并又有“人生苦这一命题没有错误。让我们先考察此语的出处。短”、“白驹过隙”、“曾不能以一瞬”的感慨。所一、命意的根据以,在人的时空视野中,这种“变”又不明显,而董仲舒为西汉时期“群儒首”,武帝即位后“不变”的、相对稳定的印象却深入人心

4、。所以即问政于他,在君臣对话中阐发了“天不变,道讲宇宙史、生物灭绝和进化的历史动辄以“亿”亦不变”的判断。他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年为单位,分“纪”、“代”、“期”这些大的段落;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而人类文明史仅有五千年上下,对于春秋时代的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亡私,古人而言则只有三千余年。所以,古代哲人在思[1]2515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这段考变与不变的问题时二者兼顾,而尤其强调“不话清楚地说明了“道”与“天”(即自然,也可包括变”,因为相对稳定的事物才可能被认识和理社会)的关系。此即《中庸》“上律天时,下袭

5、水解。这样一来,对客观事物规律进行概括的土”的通俗表述,亦老子“道法自然”的逻辑。那“道”,也就会随着客体的稳定性呈现出暂时不么,为何要求“道”呢?按照儒学人才培养的目变的特点。孔子讲“因”“革”之“因”就是抓住标,即“学干禄”,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大同”理想,故“道”的最大的作用是培养出得道的有德这一不变的因素。董仲舒说:“孔子曰:‘殷因于君王。所以董仲舒又说:“道者,所由适于治之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1]2499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只有“道”为最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3收稿日期:2008-02-26作者简介:师为公(

6、1948-),男,江苏徐州人,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授。01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天人合一境界,风调雨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顺,人与天地万物共存共荣。所以为政者可以看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天施政,一仍旧章,萧规曹随,制度一以贯之。此守一道,无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即“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一层含义。黄老的“无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为”亦寓此义,《韩非子·解老》说:“故以理观[1]2518-2519变。”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

7、大器而数徙结论:其一,董子“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命题,既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点出了“道”与“天”的一致关系,又肯定了思维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故曰:治大国若烹小[3]104与存在的正确关系。正如恩格斯所说:“究竟什鲜。”又曰:“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么是思维和认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