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寒假作业及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业一2013年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1·安徽文综)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老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天法道,道法自然”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战国时期,有人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观点实质上主张( )。A.加强对人民的严密控制B.对待人民实行宽刑薄赋C.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D.
2、根据时代变化进行改革4.规范的社会秩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史载孔子编订《春秋》时寓褒贬、别善恶,后世僭越者多惧之。孔子的目的在于宣扬( )。A.尚贤B.礼治C.君轻民贵D.儒法并用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6.假如西汉太学生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问题,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 )。A.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B.儒学成为“立国之本”C.儒学在地方上得以推广D.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7.董仲舒提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3、。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句话的寓意不包括( )。A.“君权天授”B.“屈君而伸民”C.“天人合一”D.“屈君而伸天”8.右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用反省内心的方式获得天理,与下列哪一观点的要义最接近( )。A.孟子的“人性本善”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D.王阳明的“致良知”10.(原创)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
4、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极为严谨B.儒学地位日趋衰落C.理学严重摧残人性D.社会风气每况愈下11.李贽抨击理学家:“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对此,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挑战正统思想B.否定儒家思想C.批判理学家虚伪D.反对绝对权威12.某中学学生在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必然C.
5、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D.统治者转而重视工商业的体现1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一主张不能说明顾炎武( )。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C.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D.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14.明清之际,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尊重物质运动规律C.批判官吏腐败行为D.抨击中央集权制度15.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能体现这种继承关
6、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③议会至上,实行“众治” ④经世致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2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材料二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是合心与
7、理而为一者也。合心与理而为一,则凡区区前之所云……皆可以不言而喻矣。——王守仁《传习录·答顾东桥书》材料三 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史概述》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