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

ID:35747128

大小:4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6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_第1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_第2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_第3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_第4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面对严酷的生态危机现实,人类开始对工业文明以来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1962年,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问世,使全世界还都沉溺在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活便利的人们开始注意到生态危机的存在。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使人们的环境意识进一步觉醒。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认识到人类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大自然的朋友。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

2、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人类第二次环境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文件。各国普遍认识到:人类社会要生存下去,必须彻底改变靠无限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同时又破坏生态环境而维持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人类必须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融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生态文明的概念开始产生。一、什么是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对于“生态文明”概念,有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四种角度:(1)广义的角度。生态

3、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如陈瑞清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提到的的定义。这种观点认为,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人类即将迈入生态文明阶段。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多层含义。第一,在文化价值上,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规范和目标,使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他人需求为目标,践行可持续消费。第三,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4、。(2)狭义的角度。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如余谋昌在《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第四文明》中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种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一起,共同支撑和谐社会大厦。其中,物质文明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狭义的生态文明要求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用文明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粗放利用资源,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3)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

5、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4)制度属性的角度。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潘岳在“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问题实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受环境灾害影响的群体是更大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本质使它不可能停止剥削而实现公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

6、境公平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会自觉承担起改善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总之,它是人类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训中总结出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的价值观,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的一种新的文明理念。2、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儒家观点: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

7、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道家观点: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

8、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