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

ID:35734961

大小:272.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5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_第1页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_第2页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2气温和降水一、选择题1.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描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A.才从塞北踏春来,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2.南半球的气温分布特点是A.由北向南气温越来越高B.高纬度等温线分布稀疏C.等温线比北半球弯曲D.温差比北半球大3.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的气温低于乙处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C.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D.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4.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

2、的是A.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B.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D.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5.下面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6.一般说来,某地区与同纬度邻近地区比较,若等温线A.向低纬度凸出,则气温较高B.向高纬度凸出,则气温较高C.向南凸出,则气温较高D.向北凸出,则气温较高7.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A.中纬度气温高B.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C

3、.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8.通常情况下,降水量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①温带沿海地区一般降水多,内陆降水少②温带沿海地区一般降水少,内陆降水多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下列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是A.赤道地区多雨,极地附近少雨B.台湾山脉西侧降水少,东侧地区降水多C.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10.读图(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为北

4、半球的海洋B.乙地为北半球的海洋C.甲地为南半球的陆地D.乙地为南半球的陆地二、解答题11.读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单位:毫米),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所列数字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________月份,说明降水的季节分配是________季降水多,________季降水少。(2)绘制一幅该地的降水柱状图,提示:横坐标为月份,纵坐标为月平均降水量。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代表的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地,AB代表的山地叫  坡,CD代表的山地叫  坡。(2)若A点气温为15℃,海拔约为600米,B点海拔约为2100米,那么B

5、点气温约为  。由此可见,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  。(3)小美女、小帅帅们,通过以上答题你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3.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点的降水量约毫米以上,②点的降水量约毫米,③的降水量约毫米以下。(2)由三地的降水量分布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3)图中④点的降水量约毫米,比较②和④点的降水量,可知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4)图中⑤点的降水量约毫米以下,所在地区为。参考答案1-10.DDDDCBBDAC11.(1)6—9夏秋冬(2)12.B;迎风;背风;6℃;降低13.⑴20001000200⑵①

6、②③减少⑶200多少⑷200撒哈拉沙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