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ID:35733302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5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城市社区福利是为解决城市社区居民生活问题,尽可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的一种服务类型。本文通过对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路径架构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指出我国的城市社区福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社区服务政策还是社区建设政策,都忽视了居民自发、自治的主体性原则。在参考日本城市社区福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社区福利;发展路径;居民自治  一、日本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过程及特征  

2、日本城市社区福利政策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值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鼎盛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日本传统的家庭抚养和邻里互助的社会结构在很短时间内走向了解体,而养老扶幼的社会需求又在不断增加。这就成为日本社区福利政策出台的直接契机。  在日本社区福利初期阶段的20世纪60年代,其发展的重点在于调整社区行政组织和培育居民自治组织,是社区组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70年代,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如何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儿童、智障者提供居家服务。80年代,则是推进社区的民主化、倡导居民自治和居民参与的民主建设时期。2

3、000年之后,提出了“共生”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社区组织化、居家福利服务、居民参与机制、居民主体决策的综合概念体系。  在日本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一是,居民主体形成的过程很缓慢,也很艰难,行政官僚体制始终在左右和诱导社区福利发展的方向。其原因在于日本的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之间缺乏连续性,高速经济成长时期急剧出现的城市化和核心家庭化,使传统社区在很短时间内走向解体,没有能够与现代社区之间架构一个过渡的桥梁,中间出现了一个断层。二是,日本社区发展与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基层政治民主化过程是

4、同步的。它与英国以维护人权以及与美国以解决贫困发展起点的过程不同,与瑞典以生活问题为出发点的思路也有所区别。因此,日本的社区福利行政化和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二、中国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过程及特征  中国的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经过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发展阶段。1993年,政府推出了“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之后,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在很短时间获得极大的成就。在21世纪初,政府作为对社区服务政策的发展和延伸,又提出了社区建设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及21世纪初期,随着产业化的推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

5、市,沉淀于城市社区基层――社区,人口的急剧流动打破了城市社区原有的格局和机制构建。此时政府及时提出以社区开发为主旨的社区建设政策时很必要的。意在重建社区社会组织,解决亿万流动人口大军的生活问题。事实上,这与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社区组织化有相似的含义,也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社区开发”比较接近。与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把组织化建设放在第一步,把居家福利放在第二步。而中国则居家福利在先,社区组织建设在后。就是说,后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调整战略,缩短近代化的过程。另外一个不同点是,日本的城市社区福利发展中

6、,居民具有主动性,而在中国,政府主导和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三、中日社区福利发展的比较  从上述中日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路径分析中看到,虽然两国在发展社区福利的进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取向有所不同,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却有相似之处。首先,在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设定上具有相似之处。中国和日本都是通过中央向地方放权推动社区福利的发展,弱化政府直接参与福利供给的职能。此外,发展社区福利是继“福利国家时代”之后的又一个国际化思潮。发展社区福利虽然是宏观战略的一环,但是,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家庭功能外部化、家

7、庭生活社会化的微观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工业化不发达的时期,基本由家庭内部以及共同体社会内部解决。解决问题的主体虽然离不开家庭,但是还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的协作。各个国家所进行的福利改革,始终围绕着如何调试家庭、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整合的问题,因而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责任分担是把握社区福利运作方向的重要环节。  四、对未来中国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启示  1、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福利供给模式  借鉴日本学者对各国的福利供给模式进行考查的成果(见图一),分析出中国福利供给模式的选择。  图一福利多元主义的类型以及中国福利供

8、给模式的定位  把中国的福利供给模式放在服务购买型中的依据,并不是说中国已经是具有像英国、瑞典那样比较成熟的供给机制与官民之间的协作关系,而是基于中国在社会主义时期推行的国家、企业之间直接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的背景。同时中国不具有稳定和包容绝大多数人口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条件面向全体国民提供公平的护理福利补助,因而不宜选择利用者补助型。但是,不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