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亦说孔子_喟然_与点_

(精品)亦说孔子_喟然_与点_

ID:35728534

大小:124.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5

(精品)亦说孔子_喟然_与点__第1页
(精品)亦说孔子_喟然_与点__第2页
(精品)亦说孔子_喟然_与点__第3页
(精品)亦说孔子_喟然_与点_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亦说孔子_喟然_与点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亦说孔子/喟然0/与点0张帆5论语#先进6/侍坐0章中曾点之志与孔为孔子是在行道不通的寂寞中/忽闻曾点浴沂子/与点0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今学者之言,若有独契其浮海居夷,曲肱水饮之乐,在探讨曾点之志的义蕴时,几乎都不忘结合孔故不觉喟然长叹。0(5史记会注考证#仲尼弟子子因素综合分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说法:列传6)在他看来,曾点孔子都有失意归隐之包咸、何晏等人的/春游融乐0说。何晏意,因而一拍即合。中国学者也有人认为曾点5论语集解6引包氏(咸)曰:/暮春者,季春三不求与政,逍遥自得,正合孔子晚年/道不行,月也。春服既成,衣单袷之时,我欲得冠者五乘桴浮于海0的消极避世思想。另外,还有六

2、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向往太平盛世0说、/行教0说、/思乡0说等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归于夫子之门。0基于等。尽管以上这些学者都试图结合孔子/与点0此说,不少学者认为,在座其余三子之撰,都去破译曾点之志的秘密,好似也言之成理,很在为政治国,唯有曾点志在春游融乐,陶冶情有参考价值。志,所以独得孔子称许。由/春游融乐0说发但自古至今,不少学者也从孔子方面去反展而来的李充等人的/自由心境0说就更注重推,却发现这些观点仍有许多可质疑处。如对孔子的因素。李充认为孔子/与点0就是/善/春游融乐0说的最有力的驳论是,/侍坐0章其能乐道之时,逍遥游泳之至也。0朱熹5四书中孔子旨在问志,

3、在座其余三子都言其想干什集注6中也说:/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么和能干什么,如果曾点之志仅在于悠闲自得处,,,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地玩乐,孔子何以会称许曾点,很显然,/春游流、各得其所之妙,,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0融乐0说不妥。由此发展而来的/自由心境0李泽厚、刘纲纪的5中国美学史6第一卷则认说若结合孔子一贯的思想来分析,也是欠妥的。为孔子/仁学的最高境界恰恰不是别的,而是诚然,孔子是一个/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0自由的境界、审美的境界,也即是孔子自论和的乐观主义者,但纵观他的一生,讲求实际,夸赞颜回-不改其乐.的人生境界。0还说,积极入世才是其思想的主流,尤其是在那/礼

4、/孔子之所以独独倾心于曾点的回答,就因为曾崩乐坏0的年代,他为实行/仁政0奔走列国,点更深刻地表达了-志道.与-游艺.的关食不甘味,席不暇暖。若曾点之志酷似道家独系。0李、刘二先生不仅在客观上默认了李充、与天地精神往来,超然出世,又怎能与终生发朱熹的评说,而且将孔子的仁学境界与曾点的奋勤勉的孔子契合。因而,/春游融乐0说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当然更有深度也更有新意。/自由心境0说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至于/追又如日本人泷川资言的/追求隐逸0说,他认求隐逸0说,孔子若泉下有知,更不知作何感亦说孔子/喟然0/与点0115想!刘向5说苑6云:/孔子历七十二君,冀道首先从/儒0的历史渊源与演变去思考

5、。之一行而得施其德。使民生全育,庶安土,万所谓/儒0,考之上古典籍仅有5周礼#太宰6物熙熙,各乐其中,卒不遇。故睹麟而泣,哀记曰:/儒,以道得民。0但何为/道0,何为道不行,德泽不洽。于是退作5春秋6,明素王/儒0的本初意义,仍使人不得而知,后世因而之道,以示后人。0孔子一生确如刘向所言,最众说不一。本世纪以来,学者们已注意到/儒0可贵的就是他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30年代胡适作的执着追求。虽然在失败面前孔子也的确有过5说儒6宏文,提出最初的/儒0是殷民族礼教/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0(5论语#子的教士,殷被周征服以后,他们渐渐变成了教罕6)的痛苦

6、与徨,但真的当隐士们批评他师,其职业除治丧、相礼、教学外,也从事祈/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0(5论语#宪问6)规神、求雨等巫祝活动。虽然40年代郭沫若5驳劝他/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0时,他却丝3说儒46完全否认了胡适的观点,提出/儒0毫不为所动地表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0为西周的/邹鲁缙绅之士0,而且在很长一段时(5论语#微子6)足见他毫无寻求解脱,向往隐间内郭说都居于支配地位。但70年代徐仲舒在逸之意,他的热心救世的人生观与隐逸者遁世其论文5甲骨文中所见的儒6(载5四川大学学偷安、全身远祸岂能同日而语!报61975年第4期)中,用甲骨文资料证实了由此可见,上述观点尽管很有参考价值

7、,最初的/儒0是殷民中主持宗教的迷信职业者。但大都因实证不足,很难获得学术界的一致公文中还详细论证了原始的/儒0即甲骨文中的认。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两千年来争论不决/需0字,而/需0在甲骨文中就象人在沐浴时的一件公案0,不仅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而且水自头顶冲洗而下之形。这说明原始的/儒0还应从更深更广的意义去思考,以便更深刻地与沐浴濡身的关系至为密切。从其他有关的文把握孔子晚年思想的某一侧面。献资料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如5礼记#儒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