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浅谈历史“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ID:35717105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4

浅谈历史“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1页
浅谈历史“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2页
浅谈历史“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我校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了“双主互动”的特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能力,表现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结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教师需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那么怎样去具体实施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呢?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一、让课堂“双主”。1、以学生为主体。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毋须教而教,“教”的目的是“学”。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因此,我

2、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由此看来,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多彩的,对于任何一项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必须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必须随机应变,教育的智慧与魅力便融化在教育机智之中。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也不是一台只知贮存的电脑,而是一把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一扇扇急需开启的大门。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用情感去碰撞情感,用心灵去沟通心灵,用兴趣去激活兴趣,用智慧去启迪智慧。倘若课堂教学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才能使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导入环节

3、一旦插上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放飞学生的心灵,便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入学习的佳境,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激情,点燃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事事处处都要让学生去亲自发现,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白白的耗费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就在于追求花最少的时间去获取最大的收获。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确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活动方式是“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即做学科认知结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做学生自主

4、探究、讨论交流的组织者,做学生释疑解难的点拨者,做创设情景唤醒学生情感的激发者。既然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点拨者就不能袖手旁观。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越能充分发挥。二、让课堂“互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等,当然,这还要据教材内容而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符合学生具体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否则将事倍功半。第二,教师以恰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

5、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师生的“互动”过程。魏书生有两句名言:“一件事情有一百种做法。”“一句话有一百种说法。”这就是说,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而老师也不妨和学生一同徜徉在争论的海洋之中,进行巧妙的点拨和渐入佳境的引导。第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常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教学过程就是

6、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就是用教师灵感的火焰去照亮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用教师的灵感去激发学生的灵性,这是每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互动”必须更深层次地体现思维的“互动”,心灵火花的碰撞,这种“互动”不是表层的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的积极踊跃,而是教师用博古通今的知识,用饱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老师讲了大半节课乃至一整节课,学生没有发言,也会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进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让其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升华情感,这应该说是一种深层的“互动”

7、。“互动”不单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心动,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盲目追求一种表象的“互动”,学生没有积极思维,那只能是课堂气氛的一种“虚假活跃”,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如果我们能真正地让课堂“双主·互动”,那必将为课堂增添活力,迎来新课程改革的满园春色,累累硕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