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ID:35716158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4

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关键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多,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思考,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

2、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众所周知,利用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学习有关“水的沸腾”知识时,可以安排做“用冷水能使烧瓶中停止沸腾的热水再次沸腾”的实验,在实验前,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用冷水浇倒置的烧瓶中的热水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于学生的猜想,不管对与错,教师不要马上作任何评论。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再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学生会有不同的反映:猜想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同学会产生成就感,激发出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猜想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的同学,则激

3、起了强烈的求知欲。以此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实验情景和积极的思维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和趣味,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同时也可设计除课本以外的各种实验,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知识的热情。二、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饭来张口”的教学方式,表现在实验教学中,令人心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即使是在观察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时,学生提不出问题,而只是等待教师明确实验现象,给出实验结论,针对

4、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做“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时,同学们在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后,教师提出“若把玻璃管向上稍提一提,结果会不会变呢?”学生说法不一,教师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这样无需过多的讲解,结论不言自明。教师随即再问:“稍按一下,或换用一根稍粗或稍细的玻璃管,结果又如何呢?”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同时,好奇心也促使他们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加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设计实验的目

5、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应该具有“新颖”、“有趣”的特点,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新颖”并不是无原则的新,而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有趣”既要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例如,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除按课本上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外,教师可引导:若题目中不具备电压表或电流表中的任意一个,而是给出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同学们能不能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呢?可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当学生完成这两步后,教师再深入引导,“假如已知电源电压,而电压表的量程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时,怎样测量小灯泡

6、的额定功率呢?”这样步步引导,逐渐深入,利用新颖、有趣的实验设计,激活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四、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可以对课本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用一只可乐瓶和一个乒乓球。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只有向下的压力;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7、。五、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即先学一些规律、原理和定律,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开展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探索来获得结论,更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大气压时,学生们在观察了当地的大气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气压是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那么各个地方的空气密度不同,大气压相同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做好引导,此时,教师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讲解,我们在给自行车打气时,活塞

8、向下运动时,密度怎样变化呢?显然这个问题学生都知道,“当然增大”,那么压强呢?进而再联想到大气压,答案便水落石出了,此时教师不要停顿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