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08882
大小:143.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4-13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抽测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徐州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庸俗不庸俗主要还是一个境界问题,一个文化素养、趣味问题。与其哀哀地酸酸地悲叹或旁人的庸俗,不如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品位,扩大自己的,同时地在正常情势下过正常的生活。A.咒骂眼界理直气壮B.咒骂眼光理所当然C.诅咒眼光理所当然D.诅咒眼界理直气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咒骂”,用恶毒的话骂。“诅
2、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之人,后也指因痛恨而咒骂。第一处,此处说的是“旁人的庸俗”,与“痛恨”无关,应使用“咒骂”。“眼界”,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眼光”,①视线;②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③指观点。第二处,句中说“扩大自己的……”,应是指见识的广度,应使用“眼界”。“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第三处,是形容无所畏惧的生活状态,应使用“理直气壮”。故选A项。【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
3、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
4、-30-)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想使别人理解一个难懂的问题时,常用的办法是列举众人皆知的事例进行比喻。,,。。,,就可以说是开始发挥了真正的创造性。①使任何人都认为难懂的问题得到解决的话②即使是很难理解的问题也好像容易使人接受③因为跟已知的事物相类比④但关键是要找到跟疑难问题相似而易懂的事例⑤这就会使说者和听者双方都能明白⑥某人若能用易懂而相似的事例A.④①⑥⑤②③B.④⑥①③②⑤C.③②⑤④⑥①D.③⑤④②①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
5、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类型,如本题就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然后分析语境,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再根据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分析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从标点符号来看,⑥不能放在第三个空,因为“某人若能用易懂而相似的事例”是假设复句的前半句,“若”意思是“如果”,后面应该有与之构成假设关系的小分句,而第三空后是句号,这就排除A项;③不宜放在第四个空,因为第四空后是句号,此处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因为跟已知的事物相类比”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整,排除B项;比较C、D两项,可以从最后两空入手,①“使任何人都认为难懂的问题得
6、到解决的话”,该句没有主语,不能放在开头,⑥“某人若能用易懂而相似的事例”显然要放在①前,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谦词的一句是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C.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D.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答案】D【解析】-30-【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谦词的一句”,然后分析所给的选项,看句中有无使用谦辞。本题中,A项,“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猥”,辱,自谦之词。B项,“他日趋庭,叨陪
7、鲤对”中“叨”,谦词,表示受之有愧。C项,“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中“牛马走”,是对自己的谦称。D项,没有谦辞,故选D项。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看,却实为一场减法:不断地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逻辑、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A.成熟往往会让人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B.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获得与失去的过程。C.成熟之人就是指掌握了成人世界的逻辑、生存策略、实用
8、技巧的人。D.成熟给人生带来的收获也许远远大于失去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压缩概括语段意思的一项。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然后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