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9946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3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近期,通过国培学习,观看视频并认真研读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了解了什么是核心素养,思考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如何落实。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几点认识和理解:首先,我了解了什么是素养?所谓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核心素养指在一定
2、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学生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科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把握好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首先就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那么应该怎样确定《道德与法治》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呢?首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等;再依据核心素养要求,确定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即核心目标(核心知识、必备
3、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七年级上册《做更好的自己》一课中,依据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定为:----WORD格式--可编辑--知道接纳与欣赏自己的方法;知道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核心目标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能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做更好的自己。核心素养即是接纳,欣赏,激发潜能,扬长避短。三、在课堂活动中强化体验,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更多的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方法,这一改变,也更好地体现了对“实践
4、创新”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而我们的教学则更应该以学生的“学”的活动展开,各环节的安排都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课堂上学生们能经过充分的自学理解,提出问题,在课堂中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经历着知识的发现、验证,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实际的接触,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了经验和智慧,获得了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悟。如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的《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时,教师可紧紧把握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交流感悟”引导学生说出朋友之间是平等的,相互的关系,要学会共同分
5、享,也要相互分担,紧接着又设计了“讨论探究”,设计问题:朋友之间互帮互助,可以帮助解决一切问题。这两个活动,能够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情景,学生在探讨中提取相关生活信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得出交友的一些观点,学生在交流和激辩中,相互填补信息的空白,完善交友方面信息,最终----WORD格式--可编辑--得出正确的交友观。这样的体验探究,由学生自我梳理、自我总结,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点滴智慧汇集成今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