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

ID:3144616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_第1页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_第2页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_第3页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_第4页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法治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而自2014年以来,核心素养迅速成为学界热词。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势必因应时代要求,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参加编写的北师大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在教材编写理念、呈现方式和实施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材编写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

2、,注重能力培养  “学生为本”历来被视为基础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也成为很多老师挂在嘴边的“教学真经”。但在当前的德育学科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这一原则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从教材编写的表现上来说,就是以训导的口吻给学生树立标杆,以所谓“正确的道理”作为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成为定论的接受者。尽管这种做法一再宣称“是为学生考虑”,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敢恭维。很多学生因为教材刻板和生硬的表达,对于德育学科望而却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今后学生培养方式的更新提供了根据。“学生为本”的问题,被进一步转化为“以学生的什么为本”和“如何以学生

3、为本”5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所要面对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正是与前述问题密切关联的。以此为背景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必然要面对和回答这两个问题。  北师大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并以此为出发点形成自己的教材特色。对于“以学生的什么为本”的问题,教材突出《课程标准》对于“负责任公民”的界定和要求,明确底线思维、责任意识,从基础理念的层面突出学科教学的根本性质。同时,对于《法治大纲》所要求的法治意识培育,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予以科学、充分地落实,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公民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将学法、懂法、守法

4、、用法等方面的学科要求有机融入德育课程体系,以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和修订前的版本相比,这一版次的教材,需要落实的教学内容更多,这些内容的指向也更明确。对于“如何以学生为本”的问题,教材突出学生视角、关注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以学生学科能力提升为抓手,切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方向。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材面对的就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在这个理念下,学生不是学科内容的被动学习者,而是具有生命整体性的未知世界探索者。教材面向的是发展中的人和变化着的社会,因此要具备充分的开放性和发展性,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留白,让学生在变化着的现实中体会成长

5、的美好、感受发现的乐趣。这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首要法则,也得到了充分落实。从目前呈现的情况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教材呈现方式:  体现学生视角,教育寓于生活5  有学者曾经提出,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达到八个字的要求:老师好教,学生爱读。一本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除了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法治大纲》的要求之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说,“老师好教”要求教材在相关教学点的落实上要明确到位,这样才能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德育课程的任务要求;“学生爱读”要求教材具有生动性和可读性,只有这样才能便于学生接受,使得德育课程的教材文本变

6、成学生德育学习的生动读本。  北师大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订过程中致力于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从“老师好教”的维度来说,我们突出教材内容的思想性与教材呈现的逻辑性的统一,按照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明确了主要教学内容的布局方案。每一个核心教学内容,在教材中都以黑体字突出显示。将这些核心内容提取出来,就构成了课程教学的内容框架。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确找到核心教学点,迅速掌握教学需要“落地”哪些教学内容。  从“学生爱读”的维度来说,我们突出德育与中学生扩展社会生活半径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统一性,将德育寓于学生了解和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从可感可见的

7、生活场景中,通过有思维张力的问题,进入学习的情境,通过自主思考、实践探究,发展我们要“教给”他们的品格和能力。教材设计了主辅文结合的呈现形式,主文内容准确、精练,辅文内容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是对主文内容的贴切阐释与补充。除了主文和辅文,教材设置的“各抒己见”“知识链接”“社会观察”“活动平台”和“扩展阅读”5等栏目,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对于教学内容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教材案例等教学素材的遴选坚持经典性、思辨性、适切性,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中吸收给养,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及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注重挖掘教学素材的德育价值,真正做到将“正

8、确价值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