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

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

ID:35696239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3

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_第1页
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_第2页
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_第3页
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开放性历史教学建阳二中陈可爱新的时代赋予教育新的使命,人才的定义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能力与实践作被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于知识型教育,现代教育则更应注重于能力型教育,“开放式教学”由此应运而生。所谓开放性的历史教学,是指历史教学系统内部各种教学关系的转换和历史教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这种转换性和互联性就是历史教学的开放性。历史教学系统内各种教学关系的转换构成系统内的开放,历史教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构成跨系统的开放。其中,系统内开放是主导,跨系统开放是辅助,两者不可或缺。其实质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着

2、眼于每个学生潜能个性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形成,对历史教学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开放性的历史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一、用发展的教育观,代替塑造的教育观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就是将事先做好的价值判断准则和极具“权威性质”的历史解释,教给学生去背,课前的一切准备的出发点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接受、消化和吸收教师教的内容,当然也注意课上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那时提问的着眼点和启发的归宿,是要将学生的思路和回答引导到教师预先设定好的

3、结论上去。于是教学,实在是只讲“教”不讲“学”,只能凸现教师的权力,而泯灭学生的个性。其结果必然是把学生塑造成同形质的人,学生失去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而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世纪,教育的核心也理所当然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着眼于学生的终生成长,以培养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这就是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用“发展”的教育观,代替这种“塑造”的教育观。例:“‘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章,在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用了两节课来介绍和讨论这一专题。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文革”的文献资料

4、、图片,向家中老人、邻里了解有关“文革”的情况,有的同学还上网查寻有关信息。课上同学们交流信息,谈看法、认识、感受。课间讨论围绕这样一些专题:“文革”发生的背景,如何看待“红卫兵运动”?如何看待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一再得逞的原因是什么,这同他们最终失败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文化大革命”能否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课后,同学们结合课堂讨论写出随笔式的认识和感想。在这一节课,笔者从“讲台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重点不在于是否统一了学生的认识,而是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获得知

5、识和信息的能力—他知道他所需要的知识,该到哪儿去获得,用怎样的手段获得;这样学生学会了学习、生存与合作,真正做到“回归主体,发展主体。”二、引导学生转换视角,对教材内容用变式观察传统历史教科书叙述的史实和结论往往是固定的,这种本来丰富生动的历史演绎为一成不变的教材,显而易见只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锥,接受的只是单一的历史观历史本身是复杂的,任何历史现象都可以说是一面多棱境,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要使认识全面深刻,视野应宽,视角应多一些,引导学生转换视角,对教材内容作变式观察,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提

6、炼出有创新性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诱导学生产生创新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问题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近代前期的80多个通商口岸主要是通过一些不平等条约,从东南沿海向北方沿海,从沿海到内地而逐渐被迫开放的。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学生形成了一个共识:通商口岸是“西方扩大侵略中国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为了激发学生形成对通商口岸的更全面、深刻的认识,笔者设计如下问题: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哪些地区?近代中国发达的工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最革命、最

7、先进的阶级主分布于哪些地区?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笔者再引导学生,从近代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通商口岸”,这一问题使已有微澜的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通过思考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如下独创性的观点:“通商口岸”是传统中国接触外部世界和面向文明的前沿地带,是西方向中国传播文明的橱窗。这种对过往史实的多角度、多层面新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已经形成共识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历史现在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物是复杂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惟一,思考问题的角度不惟一,思维途径不惟一的学习品质。三、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批判

8、性,突破思维定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不能只培养学生“COPY”(拷贝)知识的能力,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而只有对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