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35692519

大小:47.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4-12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命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的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里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

2、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古代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在野的士人纷纷的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人。这就是所谓“党锢”或“钩党”,“钩”是“钩连”的意思。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这是一种群众的力

3、量。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着,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偏向了“节”这个标准。在朝的要做忠臣。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

4、身殉国上。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了。在野的要做清高之士,这种人表示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因而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更逃避到山林之中,那就是隐逸之士了。这两种节,忠节与高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从统治阶

5、级的立场看,“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也是有利于这个阶级的。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先说的是女人,后来也用来说士人,这正是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口气,但是也表示着到了那时代士的个人地位的增高和责任的加重。(选自朱自清《论气节》,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是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也用气节来衡量人们的行为。B.在古代“气”和“节”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气”原是说战斗的,而“节”与礼乐中的“礼”有关。C.孟子提倡的“浩然

6、之气”,似乎是对《左传》礼“一鼓作气”之“气”的转变与扩充,丰富了“气”的内涵。D.“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的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明确规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东汉末年,在野的士人联合起来攻击宦官的贪污政治,反被宦官迫害而逃亡,人民对这些逃亡的党人持同情保护态度,尊其为气节之士。B.“气节”中的“气”是敢作敢为,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C.宋朝太学生集体情愿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人攻击宦官等,是气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他们依靠的

7、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力量。D.专制时代,士人的立身处世偏向了“节”这个标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偏向于“气”的集体行动不容易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官员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冒犯君主尊严而直言进谏,或改朝换代后,不与新朝合作甚至以身殉国,这都是“节”的表现。B.一些在野的清高之士,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游离于现实之外,或逃避到山林之中,成为隐逸人士,这是他们的消极的表现。C.“节”是静的,是不变的,所以古人强调“守节”,而不“失节”,有的人甚至不惜为守“节”而死;“气”是动的,让人追求变革。D.从统治阶级的立

8、场看,忠臣与清高之士对统治天下都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都消纳了叛逆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