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ID:35690140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4-12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疾病控制中级-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医学免疫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实现免疫防卫功能。1)固有免疫应答:①吞噬细胞有吞噬病原体作用②皮肤黏膜的物理组挡作用③局部细胞分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化学作用④自然杀伤(NK)细胞对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⑤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的抗菌分子,如补体。2)适应性免疫应答:T及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2、免疫组织和器官包括:周围淋巴器官和组织,如淋巴结、脾及中枢淋巴器官、骨髓、胸腺。3、免疫的功能①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抗原异物,反之免疫缺陷病。②免疫自稳:消除损伤、衰老的细胞,反之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的细胞,反之肿瘤或病毒持

2、续感染。免疫分子1、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①分泌型(sIg):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②膜结合型(mIg):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抗体(Ab):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具有免疫功能。抗体活性存在于α、β和γ球蛋白区。△Ig结构:由2条重链(H链)和2条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①重链和轻链:依重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将Ig分为IgM,IgD,IgG,IgA,IgE五类。②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重链和轻链的V区和C区分别称为VH、VL和CH、

3、CL③铰链区④功能区:L链有VL和CL两个功能区,H链有VH、CH1、CH2、CH3四个功能区,有的Ig有CH4共五个功能区组成。高变区(HVR):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更衣变化,称为高变区(HVR),有叫决定簇互补区(CDR)。⑤水解片段:木瓜酶水解片段→2个相同的Fab段(抗原结合片段)和1个Fc段(可结晶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重链和轻链的VH、CH1组成,Fc段相当于IgG的CH2、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一个F(ab’)2段和若干小分子片段PFc’J链和分泌片△Ig功能:识别特

4、异性结合抗原,C区功能主要如下:①激活补体②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a.调理作用(增强吞噬功能);b.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NK细胞、巨噬细胞结合抗体的Fc段,杀伤靶细胞);c.介导I型超敏反应(如IgE)③穿过胎盘和黏膜:IgG唯一穿过胎盘的;s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血清分型①Ig的同种型: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抗原特异性的标志,主要位于CH和CL上。根据抗原决定簇的不同,分为以下:类:据CH抗原性的差异,将H链分为μ、δ、γ、α、ε亚类:同一类Ig由于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二硫键数目的差异,分为不同亚类。型:据CL抗原性差异将L链分为κ、λ两型

5、。亚型:据λ轻链恒定区个别氨基酸差异进一步分为λ1、λ2、λ3、λ4.②Ig的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的分子抗原性不同,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主要分别于CH和CL上。③Ig的独特性:每一种特异性Ig的V区上的抗原特异性。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①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是血液和胞外液中的主要抗体成分;②免疫学效应,如调理作用、ADCC作用,IgG1、IgG2、IgG3的CH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③唯一通过胎盘的抗体;④抗感染的主要抗体。2)IgM:①Ig中分子量最大;②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升高,表明胎儿曾有宫内感染;③杀菌

6、、溶菌、激活抗体、促进吞噬等作用显著高于IgG;④天然血型抗体是IgM类别。3)IgA:①以单体形式存在;②局部黏膜抗感染免疫最重要的Ig;③产妇初乳含SigA4)IgD:血清含量很低。5)IgE:血清含量极低,亲细胞抗体,其CH2-CH3功能区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上的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3、抗体的制备①多克隆抗体:包含多种抗原决定基的抗原物质免疫动物,刺激多个B细胞产生多种抗原表位的不同抗体的混合物。②单克隆抗体:大多数抗原分子具有多个抗原决定基或称表位,每个表位均可刺激机体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4、补体系统△补体系统的组成①补体的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

7、补体激活(活化)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包括经典激活途径的C1q、C1r、C1s、C4、C2;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的MBL、丝氨酸蛋白酶;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上述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和C9。②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③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性效应的受体。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激活途径①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②MBL途径: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结合至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