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ID:35681590

大小:1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4-1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内容摘要:文以载道已束缚我国语文教育数千年,至今仍在发挥其不可抗拒的淫威,使本该挺人文的学科变了样,失去它应有的童趣,如何逐渐地摆脱这一不正常的现象,还语文学科一个本来面目,这是我的愿望,同时也是当今新课改下语文界应该亟待的一个问题。关键词:语文课 太受伤2005年3月底,有关《〈狼牙山五壮士〉退出课本》这则消息在网络报刊上被广泛报道、传载,引起很大的争议,许多有识之志纷纷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连各著名的出版社有关领导也纷纷出来说明情况和阐述看法,可谓莫衷一是,各执已辞,弄得观(听)众一头雾水,究其原

2、因,除了上辈人对类似《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课文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之外,也不外乎跟当时所发生的两件事有关:一是2005年3月21日23时,“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名幸存者葛振林在湖南衡阳169医院与世长辞;二是近期中日关系磨擦不断(如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归属、日本欲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日本在有争议的冲鸟岛装置雷达设备、东海油田开掘等)。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消息一旦出笼,就难免吸引住人们注意的眼球。其实,这两本无相关的事情阴差阳错地凑合在一起,结果又跟语文莫名其妙扯在一起,人们不竟要问:语文又怎么啦?得罪了谁?在实施新

3、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课文能不能改?到底应该怎么改?改到哪种程度才算合适?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才能摆脱问题“受伤”的尴尬的局面。说到语文学科的教学“受伤”(即受到质疑),本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早在上世纪末《北京文学》《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首先发起一场对语文教育的批判①,据说得到当时国家教育部领导的默肯,社会上随即刮起一阵狠批中学语文教学的旋风,那时的怒吼声至今还不时在耳边萦绕,据我所知,起码结集了两本书,其中一本书名是《审视中学语文》(汕头大学出版社)。现在回头看看这本书所反映的内容,作为一位已十几年从事初中语文的“教书匠

4、”来说,有些作者的精辟见解以及他们的真知灼见不能不说发人发省,不能不令人佩服,也逼着自己不得不回头反省自已这十来年的教学点滴,当然,有些观点虽然我实不敢苟同,甚至觉得有些观点实有隔岸观火的感觉,但我还是要感谢他们,同时在感谢之余,还深感宽慰,毕竟社会上有这么多人关注语文,关注中学语文教学,正因为有了他们,语文教学才会有今天这样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正是他们对中学语文的爱之深,所以才会恨之切,不管是内行说门道,还是外行看热闹,他们对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融语文教学于时代之中,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正是这股来势凶猛的冲击力,才

5、促使含原国家教育部领导在内的社会有识之士痛下全面改革中学语文教育的决心,并以此为契机,开始酝酿、实施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新课程改革。当然,任何改革都不是能立竿见影的,立马体现它的威力,因为那毕竟是要经历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进而决定着其本身结果的非确定性因素,就我本人的体会来看,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再则它的有些先进教学理念、教育观点,有利于拓宽施教者的思路,促进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改进其教学方法,但其中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它抹煞了目前我们国家仍存在的城乡差别,忽视数千年来考试制度给

6、人带来的历史隋性,换句话说,是以城乡一体化来替代城乡差异性,同时无视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有点急功近利的心理(当然,这是个大话题,非本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就此打住),但它仍如黑暗中的一缕阳光,为语文教育界更多的人看到一丝光明和希望,但从那时起,人们才蓦然发现,语文课,这本该挺人文的学科,却原来还处处扮演着领头雁的角色,充当着时代改革的急先锋,实在是匪夷所思,太沉重了,沉重得抬不起头来。那语文课真的要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和谩骂吗?说句真心话,中学语文教育的状况至今还颇使人揪心。早在1978年,语文界老前辈吕淑湘就曾在《人民日报》(3月

7、16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吕老说: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同时他责问:十年的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引述,不是原话)。②因此在他号召下,成立了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语文教学才开始走上科学化的路子,并实施了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又陷入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认

8、识的怪圈,时而工具论,时而人文论,时而素养论,时而语感论,说白点,就是搞不清语文姓什么,怎么教,教什么,摸不着头脑的广大语文工作者,就像一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的人,找不到一块可以驻足的岩石,你说能不焦急吗,能不迷惘吗?因而唯一的出路就是随着高考指挥棒转,搞题海战术,断章取义,挖空命题者的心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