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ID:35679579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1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_第1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_第2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_第3页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内容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而目前中学生存在的不良的行为现象即思想行为“游离”,它是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因此针对中学生这一不良的行为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前提。注重教育力量的整合是关键。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是根本。关键词: 思想行为“游离”  分析  教育对策 “游离”是指一种物质不和其他物质化合而单独存在,或物质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比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而思想行为“游离”是指思想行为表现不能

2、反映思想行为实际面貌(或思想行为实际面貌在思想表现中发生“失真”)的状态,它既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在不同情境时的表现形式所发生的矛盾或偏差,又是他内在思想品德结构在不同层次上呈现的某种不一致,事实上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现象。那么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应怎么办呢?本文结合教育实际,略陈管见。一、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表现 1、言行“游离”——知而不行有些中学生对一些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政治思想要求是知道的,且对他们来说是不难理解的,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遵守,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比如,许多中学生对学校的校纪校规

3、、班级规章制度是了如指掌,可就是不能付诸行动。2、情境“游离”——知而不完全行情境“游离”主要表现在: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比如,老师在时有些中学生能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而老师不在时他们却不能遵守。3、角色“游离”——知而不一定行角色“游离”即因充任的角色不同而发生的思想行为游离现象。比如,有些中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尊敬老师,善待同学,爱劳动,而在家里却是个“小霸王”,目无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且还堂而皇之地曰:在校“苦”了,回家“补偿”!当班干部时能勤奋学习、关心集体,助人为乐,而成为普通一兵时却

4、是另一番表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4、“他德”和“我德”的“游离”——知而自己不行,却要求他人行所谓“他德”就是对别人的道德准则;“我德”即是对自己道德准则。有些中学生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么不对,应该怎样去做,分析得很到位;而恰恰在其同时,他又可以心安理得地容忍自己在同样事件上的过失,这是典型的“宽以待己,严于律人”。二、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现象的原因以上种种表现归结起来只说明一点,中学生存在着知与行的严重脱节,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发展,是中学生形成虚伪、自私、霸道和懒散不良品德,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动因。而中学生思想行为“游离”并不是朝夕之间

5、形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1、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直接关系着孩子一生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行为,而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思想行为“游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的父母做出了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的家庭教育不协调,父母双方一严一慈,一紧一松,使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清;有的家庭只养不教,重养轻教;有的家庭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轻德;有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冷漠,经常争吵;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等。2、学校教育的失误学校是我们传授知识,实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

6、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学校教育的正误与失败,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观点、道德情操、工作作风、文化修养,会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学生思想行为“游离”的形成,不全在家庭和社会,学校也应负一定的责任。(1)有的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2)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采用理想化的教学模式,但与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反差,这就造成了其“假、大、空”,学生难以“信其道”。(3)教师教育的失误,原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如有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思想行为不一致;有的

7、不重视德育工作以及非智力因素教育的培养;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有的施教“求同”;等等。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是大环境,学生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必定受到各种社会思想、社会风气的影响。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特点,因而它的腐蚀力更强、更大,这些社会上的“墨”,会给学生的道德、心理造成污染,有的甚至被“染黑”。这正如教师所说:教师在学校3天的教育,有时还抵不上社会上诱惑者的三句“好话”的力量。如当前社会上有人不但见死不救,而且昧着良心讲话;有人阿谀奉承、瞒上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