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ID:35673924

大小:169.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既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标志着事物真正进展的萌芽,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的“创造始于问题”。问得好、问得到位、问得深入,解决就好,就到位,课堂教学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既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标志着事物真正进展的萌芽,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的“创造始于问题”,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却仍有不少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

2、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加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一、使学生认识提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能真正的启动。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务必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明白许多科学理论的建立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可以引起反思、导致探索、促进创造。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解迪卡尔的故事,是什么致使迪卡尔是利用两个有序的数对来表示平面的点的位置的;及由于牛顿“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的提问,致使他后来有万有引力的重大发现等等。使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二、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树

3、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积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善待每个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强他们提问、质疑的勇气.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认真的倾听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出错,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立见解,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表达的准确程度及表达方式予以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大胆提问,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习题课时我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BC、CD边上的两个动点,且∠EAF=45

4、0,AP⊥EF,(1)、判断AD、AP的大小关系。(2)请比较BE+DF与EF的大小关系。本题的主要意图就是让学生学会根据条件利用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线段相等及线段和差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添加辅助线:(如右图),延长CD至G,使GD=BE,利用已知条件,通过△AGF≌△AEF,探究出答案AD=AP,BE+DF=EF,推理也合理。于是我也就像专家点评一样简单的点评了一番,并总结了此类题型的解法。突然有个学生不知天高地厚说:“老师,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很准确,E、F是正方形两边的动点,按照探究的思路,由特殊成立然后推广到一般成立

5、的原理,当F在D点时,∠EAF=450,E点刚好在C点,结论成立;当F点在C点时,∠EAF=450,E点刚好B点,结论也成立,也说明F点从D到C,和E点从C到B的时间是一样的,边长都为4,则两点的速度一样,但是当F到达CD中点,E到达BC中点时候,此时EF=,DF=2,BE=2,则上述结论不成立。”此时,全班学生都看着他,然后都盯着我,我也愣住了,同时也非常欣赏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看待问题,而且知道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考虑问题,但是如何看待他所发现的问题呢?是为了按既定的教案内容而回避学生问题,或简单解释问题,还是给学生一些思考空间,让学生去探究、论证,从而让学生

6、有个清晰的思维呢?我沉思片刻,决定把问题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些思维空间,与学生一起探讨,看看能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同时,把同学的问题摆出并提出质疑问题:点E、F可以同时到达两边中点吗?于是我给学生讨论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跟学生一起一边思考、探究,一边计算、论证,在争辩中不断的完善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形成了两种比较清晰满意的答案:答案一:(反证法)设E、F点分别在BC、CD中点,则DF=2,BE=2,在Rt△ADF中,tan∠DAF=,则∠DAF=26.60,同理∠EAB=26.60,∠EAF=36.80≠450,与题设相矛盾。所以不能同时到达两边中点。答案二:通

7、过比较同一时间内DF、CE的长度变化,来反映两点的移动速度变化情况。如图,设,则,所以∴从上述数据可直观看出,分别以对方为参照物,开始时点E比点F移动快,后来F点比E点快,最后同时到达C、B两点,若E是匀速运动,则点F的速度是慢→快→慢,若F点是匀速运动,则点E的速度是快→慢→快,由此可知,他们不能同时到达中点。也就是说,E、F的移动速度不都是匀速度,并非某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中途有快有慢,但是,他们的在整条边上移动的平均速度相等。这堂习题课学生敢于对老师答案提出质疑及讨论热情超乎我的想象,很多问题,学生都提的很好,课堂教学要创造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氛围,当学生的思

8、路与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