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

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

ID:35651671

大小:1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06

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_第1页
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_第2页
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_第3页
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_第4页
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中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名句名篇【本讲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中考总复习——背诵默写二、知识归纳(一)考查要点《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7—9年级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并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熟记广为传诵的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既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也能体现出个人的归纳、联想能力,因此,

2、背诵默写越来越受到重视,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考点有:⑴诗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诗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诗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2)课外积累:①按要求写出格言或警句;②由具体的语境联想诗文名句;③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的文学形象;④中外文学名著评价。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读图填写题、填空默写题、扩展开放题、简述问答题和比较选择题等。(二)方法导引背诵默写的中考命题,从内容来看,以传统的名家名篇名句为重点,新增的古诗文中的名句是热点;从形式上看,选择题型将淡出,主要有这几种表现:①一般识记续接型。根据提供的上句或下句直接填写。②理解识记型。给出语句含

3、义,或相关情景、所起作用,要求填写相关内容。③迁移应用型。即古为今用,学以致用,运用古诗名句来解释生活现象。④开放拓展型。此类题有极大的灵活性,答案不一定统一,也不限课内,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恰当的归类。古诗文积累的考查,应以经典诗文为主,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教材内容为主来确定考查内容,但不应缩小考查范围。可以采用多种题型进行考查,可以从记忆、理解、应用等不同能力层级要求进行考查,还可以尝试设计比例适当的开放性试题进行考查。从理解、应用角度设计考查古诗文积累的题目时,题干的表述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不能自以为是;设置的情境一定要和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典型例题】例1按要求默写(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2)诗有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中的梅树清气飘逸;“采菊东篱下,”,竹蒿边的菊花幽香浮动。(3)诗有声。“马作的卢飞快,”,征伐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便引诗情到碧霄”,阵阵鹤鸣洒落于秋日的碧空。(4)诗有色。“隔断红尘三十里,”,红白相衬,像一幅写意的画;。解析从设题来看,此题颇具美感。全段文字分别从诗有形、有味、有声、有色四个方面对诗进行评析,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味

5、道”,实现了对学生的审美熏陶;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其二,此诗将古诗文积累放在语境中进行考查,在运用中积累,这顺应了识记的规律,体现了积累考查的走向。第三,此题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如前三句均为识记性填空,易;最后一空为开放性试题,难。试题呈现一定的坡度。全题将孤立的考点整合了起来,使试题更具美感,更显活力。古诗词积累的考查重在背诵,但试题的设置呈现出不同的层级要求,识记性的最易,理解性居中,运用性稍难。但总体而言,在整个试卷中这一板块仍为容易题。我们要让这一块不失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立足于课标规定的篇目,但又不仅限于这些篇目;二对诗文要熟记,要记准,特

6、别是一些同音字,如“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就极易写成“临”;三还要理解句子意义,要领会诗文意境,能自由运用,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解答(1)夜泊秦淮近酒家乱花渐欲迷人眼(2)雪却输梅一段香悠然见南山(3)弓如霹雳弦惊晴空一鹤排云上(4)白云红叶两悠悠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意葱茏,如一首悠然的歌。例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

7、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愿;杜甫《望岳》抒写“,一览众山小”之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孟子主张“”,在国家受侮、生灵涂炭之际,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解析这是一道创新开放性试题,其创新之处主要有四:第一,试题材料取自于课外,要求考生填写的诗句却在课内;第二,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以“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为话题,要求考生填空的诗句只有10处,给出并注明出处的诗句却有5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