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

ID:35625412

大小:1.24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4-03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_第1页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_第2页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_第3页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_第4页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前言11.汽油机的结构参数11.1初始条件11.2发动机类型11.2.1冲程数的选择11.2.2冷却方式11.2.3气缸数与气缸布置方式11.3基本参数11.3.1行程缸径比S∕D的选择11.3.2气缸工作容积V,缸径D的选择12.热力学计算22.1热力循环基本参数的确定22.2P-V图的绘制22.3P-V图的调整32.4P-V图的校核43.运动学计算43.1曲柄连杆机构的类型43.2连杆比的选择43.3活塞运动规律53.4连杆运动规律64.动力学计算64.1质量转换64.2作用在活塞上的力75曲轴零件结构设计105.1曲轴的工作条件、

2、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105.1.1曲轴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105.1.2曲轴的结构型式105.1.3曲轴的材料105.2曲轴主要尺寸的确定和结构细节设计105.2.1主要尺寸105.2.2一些细节设计116.曲轴强度的校核126.1静强度计算126.1.1连杆轴颈的计算136.1.2曲柄臂计算136.2曲轴疲劳强度校核146.2.1主轴颈的计算146.2.2曲柄臂计算15小结16参考文献17附录18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设计前言大四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必修课程《汽车发动机设计》,紧接着要开始为期三周的

3、课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设计题目,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题目来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合理的发动机部件。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要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我的设计任务是1.6L四冲程汽油机曲轴设计。1.汽油机的结构参数1.1初始条件平均有效压力:活塞平均速度:<18m∕s1.2发动机类型1.2.1冲程数的选择四冲程。1.2.2冷却方式水冷。1.2.3气缸数与气缸布置方式直列式四缸机。1.3基本参数1.3.1行程缸径比S∕D的选择初步选择行程缸径比为1.0。1.3.2气缸工作容积V,缸径D的选择根据内燃机

4、学的基本计算公式:(公式1)2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公式2)(公式3)其中——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依题取1.0MPa——气缸的工作容积,=1.8L——发动机的气缸数目,依题为4——发动机的转速——活塞的平均速度,依题取15m/s——发动机活塞的行程——发动机气缸直径——发动机的行程数,依题为4根据以上的条件代入以上公式,并圆整得:D=80mm,S=80mm,,=1.0MPa,n=5625r/min,,Pe=75kW2.热力学计算通常根据内燃机所用的燃料,混合气形成方式,缸内燃烧过程(加热方式)等特点,把汽油机实际循

5、环近似看成等容加热循环。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过程。在本设计过程中,先确定热力循环基本参数然后重点针对压缩和膨胀过程进行计算,绘制P-V图并校核。2.1热力循环基本参数的确定根据参考文献【内燃机学】压缩过程绝热指数=1.28~1.35,初步取=1.30膨胀过程绝热指数=1.31~1.41,初步取=1.35根据参考文献【内燃机学】汽油机压缩比,初取11.根据参考文献【发动机设计】,初取=72.2P-V图的绘制通常情况下,压缩始点的压强在=(0.8~0.9)(P为当地大气压力值),假定外界=0.10MPa,选定=0.09M

6、Pa,将压缩过程近似看作绝热过程,由=1.30,并利用PV=const,可以在excel中绘出压缩过程线。混合气体在气缸中压缩后,经等容加热,利用2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值可得最大爆发压力值。膨胀过程类似于压缩过程,由=1.35,绘出膨胀线。最后连接膨胀终点和压缩始点。得出理论的P-V图1。简化的条件为: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假设燃烧过程为等容加热过程,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公式4)Pa=0.09Mpa,Vs

7、=0.4L,Va=0.40L,得Pc=1.80MPa(公式5)得Pb=0.56MPa图1理论P-V图2.3P-V图的调整实际的P-V图和利用多变过程状态方程绘制的P-V图还存在一些差别,主要是点火提前角和配气相位的原因。对1图作以下调整:最大爆发压力:取理论水平的3/5,具体值为7.56,以此值与原图形相交,水平线以上的部分去掉,余下部分作些调整。考虑到实际过程与理论过程的差异,最大爆发压力发生在上止点之后12°~15°,选择最高爆发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2°。2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发动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点火提前角:据资料得常用的范围是20

8、°~30°,经调整后取26°。排气提前角:常使用的范围是40°~80°,经调整后取60°。图2调整后P-V图2.4P-V图的校核由热力学计算所绘制的示功图为理论循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