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02919
大小:2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30
《苏教版《圆柱与圆锥》说课标说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能 大家好!今天我以“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能”为题,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为例,和大家进行交流:(这是我的说课流程,课件展示)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数学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而言,来看看本学段的课程目标:(课件展示) 知识技能: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数学思考:感受几何图形的直观;在观察
2、、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情感态度: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我们知道“图形与几何”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四大学习领域之一,而《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几何形体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那么,本单元的内容标准又是如何要求的呢?(课件展示)1、图形的认识:经历观察生活中典型的圆柱形与圆锥形实物的过程,认识圆柱与圆锥;通过操作认识圆柱的
3、展开图。2、测量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图形的运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编写特点”: (课件展示)特点一: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直观展开探索活动圆柱和圆锥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几何体,学生此前对这两种几何体的接触,为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教学圆柱和圆锥基本特征时,教材首先安排的活动就是让学生观察并列举常见的圆柱形和圆锥形物体,充分发挥了实物模型的直观作用。教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先让学生围
4、绕求圆柱形罐头盒侧面商标纸面积的问题进行探索,再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的展开图,自主发现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都让学生利用具体实物进行观察、操作和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必要的支撑。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特点二:重视猜想估计,凸显探索过程,感悟思想方法教材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十分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教材首先呈现了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提出有关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再启发学生把以前探索圆面积公式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探索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中来,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验证自己
5、的猜想。探索圆锥体积公式时,教材呈现了底面积和高分别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估计,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猜想圆柱的体积公式,联系圆柱的体积公式估计圆锥的体积,并通过操作和实验进行验证,有利于学生获得对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体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发展数学能力。特点三:强调内在联系,注重灵活应用,发展数学思考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注重沟通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时,引导学生思考并想象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圆柱和圆锥所看到的图形,体会其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引导学生通过
6、填表和计算,整理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教学圆锥体积时,呈现了一个圆锥和四个圆柱相比较的直观图,引导学生根据底和高的数据,判断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积累非常好的经验,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空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也有自身比较明显的体例格式。 《圆柱和圆锥》由五个课例三个练习组成,教材呈现是由圆柱到圆锥,这样的安排既符合知识呈现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课例从知识选材到呈现的形式上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四个课例均采用了
7、情境教学的方式。从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例1),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等,让学生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充分利用例2学习所获得的经验,通过自主活动,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发现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激发了学生无穷的解答兴趣。为了配合各课例的学习,教材按课例给出了随堂练习,像“做一做”环节,都是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练习,学生可独立完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