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ID:35596868

大小:9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30

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_第1页
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_第2页
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_第3页
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_第4页
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_《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号学校代码10722密级公开分类号《儒林外史》讽刺艺术题目(中、英文)张燕妮作者姓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名称学科门类李小满成绩评定提交论文日期指导教师摘要《儒林外史》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以环绕在科举制度周围的士子、官师、山人、清客以及某些附从的市井小民为其描写对象,以精湛脱俗的笔触,将“形态各异”的儒林丑群瞬间跃然纸上。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林生活和精神病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风俗画。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与封建礼教的毒害为中心,讽刺了因追求功名富贵而迷失本性,造成极端虚伪的形形色色的儒

2、生,以及世态炎凉,道德败坏、恶劣的社会风气。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科举制度IIIAbstractIII目录摘要IAbstractII一、讽刺艺术之内容的真实性1(一)讽刺题材的真实性1(二)讽刺人物的真实性1二、讽刺艺术之“悲喜剧结合”2三、讽刺艺术之“婉而多讽”的风格4(一)“公心讽世”的实录精神5(二)“婉而多讽”的冷静态度6四、讽刺艺术之精妙绝伦的技巧7(一)白描7(二)细节夸张8(三)对比8(四)自相矛盾9(五)跌宕式10(六)错位式10五、讽刺艺术之独创性语言11参考文献12谢辞13III咸阳师范学院2014届本

3、科毕业论文《儒林外史》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以高超的讽刺艺术名重青史,鲁迅先生也曾说“是后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1]并曾用“伟大”一词来形容此书,足以显示其重要的文学地位,其深刻的思想批判意识与高超的讽刺艺术,为我国讽刺文学树立了典范。充满着正义感与道德的吴敬梓,对于儒林群相进行了最真实,最有力的揭发与裁判,是那绝妙、辛辣的讽刺,在几世纪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堪称为古代中国文学的讽刺奇才!在这,我以自己粗浅的认识将从其内容、悲喜剧结合以及创作风格、艺术技巧、语言五个方面对其精湛的讽刺艺术的初步的

4、探析。一、讽刺艺术之内容的真实性《儒林外史》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现实主义的基础便是在一定程度上忠于生活。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通过其自身对于现实的不同感受,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从艺术认识出发,按照自身特定的写作目的,在一定比例上改变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鲁迅也曾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2]而《儒林外史》便在讽刺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这一观点。(一)讽刺题材的真实性作者所经历的真实生活,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其创作的基础。《儒林外史》以其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实际生活出发,如实的反映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社会生活。吴敬梓生活的

5、康、雍、乾三代,表面上看虽全盛,但却是封建社会崩溃的前夕。作品艺术的描述了其隐藏于深处的生活之真实。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卧评指出:“功名富贵四字是全书第一着眼处,”“以后千变万化无非从此四个字出地狱变相,可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3]当时的读书人若想挣得功名富贵,无非两条途径,一是科举考试,二是做名人雅士。吴敬梓用其嬉笑怒骂之笔,将这两类人瞬间跃然纸上。在科举制度的巨网下,他们有醉生梦死,有的怨天尤人,有的嗡鸣得意,有的甚至发疯害癫。既是可怜,又是可憎,而后便是那道不出的无限可悲。(二)讽刺人物的真实性鲁迅先生说:“《儒林

6、外史》所传人物,大都有其人,而以象形玄谐声或词隐语寓其姓名,若参以雍乾间诸家文集,往往十得八九。”[4]吴敬梓从其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现实的人为创作原型,加之艺术的改造、强调,使之成为能够表现出社会本质阶层的艺术典型。例如,在众多研究中经考证,书中杜少卿的人物原型便是吴敬梓自身。首先,从二人家世背景分析:《儒林外史》第三十四中说“杜少卿……13咸阳师范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到了池家殿六公,发达了去,……到了池父亲,还有本事中个进士,做一任太守。”杜仪,是天长杜府七房后人,天长杜府,其

7、乃“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家世显赫,是不可一世的名门望族。吴敬梓虽不如杜少卿家世如此显赫,但也是名门望族,门中科第仕官也层出不穷。其次,从二人生平事迹方面分析:《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其父亲做过江西赣州知府,而吴敬梓的父亲则曾任为江苏赣榆县县学教谕。其中两个“赣”便可看出雷同。书中杜少卿靠祖上所剩的不足万两银子,扶贫济弱,撒漫使钱,又加之不善理财。最终只好迫于无奈携家契室移居南京,但其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仗义疏财,以至家产散尽,只能远赴浙江投靠好友虞育德。而吴敬梓本人亦是如此,在程晋芳的《文木先生传》中就写道:“丧父祖业,有二万

8、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谐文士辈注还,饮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5]而对于科举制度的态度,二人也是如出一辙。书中介绍到杜少卿虽出身科举世家,但却从不愿走仕途道路。他以生性草野,迈又多病缠身,拒绝了“证辟”。在吴敬梓的身上,也同样发生过类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