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半连续带钢车间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综述1.1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350万吨的热轧板带钢生产车间,产品规格为(1.2-25.4)×(830-2130),这是一个大型的轧钢车间,其投资大,消耗大,生产量大。板带钢是我国钢铁生产的主打产品,需求量很大。目前我国带钢产能在5500万吨左右,但今后几年市场需求仍然会有较大增长。由于市场对板带钢的需求仍然很大,而且在近几年不会下降,因此该大型生产车间的建立是可行的。西部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很丰富,很多还处于待开发状态。我国现在进行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扶持,大力进行基础项目的建设,如能源,交通等。因此,在西部建立一个大型轧钢厂不仅可以满足西部地区对板
2、带钢的大量需求,而且由于西部人口密度较东部小,不会占用太多人口居住地,这在地理上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西部目前的交通状况比以前改进了很多,而且作为国家重点建设这一状况仍在完善,因此原材料的运输不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综上所述,本设计<<以包头为地区,年产350万吨热连轧带钢厂>>是有意义且可以实现的。1.2我国热轧板带钢生产状况热轧带钢是重要的钢材品种,对整个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但高附加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较低。我国一般热轧带钢产品厚度下限是1.8mm,但实际上只生产很少厚度小于2.0mm的热轧带钢,即使窄带钢,产品厚度一般也大于2.5mm。国
3、内热轧宽带钢生产概况如下①薄板坯连铸连轧。自1992年兰州钢厂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套CSP薄板坯连铸机以来,国内各大钢铁公司纷纷花费巨资新建或改造热连轧厂,不断扩大品种范围,提高产品质量。宝钢的2050和1580热轧线是国内工艺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的两条生产线,能稳定生产厚度≥1.5mm的热轧板卷,也能生产少量厚1.0mm1.2mm的超薄热轧带钢。1999年珠钢引进第一条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线(1450mm),之后相继建成投产邯钢1450mm、包钢1700mm、攀钢、唐钢1800mmFTSR机组马钢1800mmCSP机组、华菱1800mmCSP一期工程和上钢一厂的178
4、0热连轧机组,本钢1880mmCSP连铸连轧热轧生产线设计产能280万吨。据统计,仅2007年国内就有12条热轧生产线投产,设计总产能为3700万吨。其中设计产能在200万以上有七条,它们是日照钢厂1580机组200万吨,唐山国丰1480机组200万吨,迁安轧一厂1250机组200万吨,武钢1580机组280万吨,山西海鑫1500机组220万吨,宁波建龙1780机组250万吨。到2007年底我国热轧总产能已达到1.4亿吨。③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珠钢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投产后计划采用该工艺生产2.0mm以下超薄热轧带钢目前国内唐钢、本钢等多条CSP薄板坯生产线均已具备铁素体区轧制
5、能力。1.3国外热轧板带钢生产状况国外热轧宽带钢生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热带钢无头轧制技术。无头轧制技术能稳定生产宽薄带钢及超薄热轧带钢其宽厚比可由传统热连轧的800:1提高到1000:1并能应用润滑轧制及强制冷却技术生产具有新材料性能的高新技术产品。②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它主要有紧凑式热带钢生产工艺CSP(CompactStripProcess)、在线热带钢生产工艺ISP(In-LineStripProduction)、灵活式薄板坯轧制工艺FTSR(FlexibleThinSlabRolling)和连铸直接轧制工艺CONROLL等10余种类型。③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它又称
6、相变控制轧制是由比利时冶金研究中心于1994年开发的一项轧制新技术当初主要目的就是用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取代1.0mm~2.0mm厚度范围的冷轧产品。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的发展目标是生产薄(超薄)规格优质深冲板。LTV公司的印地安那哈伯厂40%的超低碳钢产品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Arvedi公司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的超薄热轧带钢已占其产量的25%。④铸轧薄带钢的CASTRIP工艺。这种工艺由美国纽柯钢铁公司、澳大利亚BHP公司和日本IHI公司联合开发2003为纽柯公司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套全商业化的双辊铸轧薄带钢生产线用来生产碳钢和不锈钢。与常规连铸和轧钢技术相比这种工艺具有投资省、
7、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废气排放少等优点。目前这套全商业化的薄带钢双辊铸轧机可年产2.0mm以下薄规格带钢50万t。该铸轧机采用的钢包容量为110t铸轧机双辊直径为Φ500mm最高连铸速度为150m/min常用连铸速度为80m/min出口带钢厚度为0.7mm~2.0mm宽度为1000mm~2000mm。2、主要产品及生产方案2.1主要产品大纲(表1)序号用途/钢种钢号规格(mm)执行标准年产量(万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