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

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

ID:35559271

大小:1.5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3-28

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_第1页
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_第2页
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_第3页
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_第4页
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高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桥梁公路,水坝等建设取得了迅猛的进步,在道路运输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于目前高速公路,桥梁,大坝等大型工程的建设,导致山体部分挖空,截断,在建设工程完成后周边很容易形成高边坡。其变形量大,资金投入高,增加项目施工工期,在不利环境气候条件下还可能引起滑坡等灾害,会阻碍交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研究高边坡形成原因,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的研究很有必要[[]陈英东,杜占吉,陈书平.矿山建筑边坡稳定性勘查与评价[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269-270(20

2、17-10-25).][[]杨金旺,陈媛,张林,杨宝全,李美蓉.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综合法的顺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研究[J/OL].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10(2017-10-30).]。3.1研究区域边坡破坏模式分析3.1.1边坡破坏形成原因3.1.1.1边坡地质条件[[]王林峰,唐红梅,唐芬,叶四桥.复杂结构面缓倾层状岩体边坡破坏机制[J/OL].岩土工程学报,:1-8(2017-03-28).]坝址位于出山口处,呈不对称“U”型谷,如下图所示:图3.1高边坡周边环境图河谷走向近南北向,河床宽40~100m,河床高程1230~1232m,

3、沟宽20~80m,与河流近于垂直。左岸地形陡竣,坡角40°~50°,山顶高程1376m,阶面宽150~200m左右,具二元结构。Ⅲ级阶地形成以后,由于河流下切形成宽约35~40m,深约10~15米的现代河床,Ⅱ级阶地保存不完整。Ⅲ级阶地残留有古河槽。Ⅲ级阶地以后地形变陡,基岩裸露,山坡坡角40°~45°,山顶高程2100~2300m。库区地层岩性:主要分布石炭下统阿吾拉勒组(C1a)的一套滨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岩性为中酸性熔岩,英安质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角砾凝灰岩夹少量灰岩透镜体,第三系上新统(N2)的紫红色泥岩、泥质砂

4、岩、砂砾岩(主要分布于下坝线上游300~400m和下坝线下游100~350m处,出露宽度100~300m)。第四系地层在库区分布广泛,上更新统~全新统冲积(Q3-4al)砂砾石层(上更新统冲积砂卵砾石层分布于河两岸Ⅰ~Ⅲ级阶地,厚5~15m;全新统冲积砂卵砾石层分布于现代河床,厚度约3~8m)和全新统崩积、坡积(Q4col+dl)含块碎石土层(分布于两岸山坡,厚度约3~8m)。工程区具有明显的崩塌性质的岩质塌滑体,发育在多组裂隙相互切割的凝灰岩之中,滑体组成物质主要为大小块石,位于下坝线上游1.2~1.5km,河谷两岸陡峻,该段有两组裂隙发育,

5、切割深度5~10m。在该段发育三条产状为40°~55°NW∠40°~60°断层,面多呈舒缓波状,破碎带宽0.2~1.0m,以碎裂岩为主。如下图所示:图3.2高边坡外部岩体由于裂隙的切割和断层的影响,在该处可能会产生小的崩塌及掉块,估计方量1.5万m3左右;另在左岸坝肩基岩裸露地段,因岩体卸荷强烈,局部存在一些小的不稳定岩体,并可能产生小的崩塌及掉块,估计方量在数千方左右;此外,水库蓄水后,部分岸坡表层的饱水松散堆积物,可能会发生顺坡蠕滑失稳现象,因其规模有限,不致影响水库以及大坝正常运行。3.1.1.2河流侵蚀[[]杨兵,孙明祥,王润民,杨涛,

6、冯君,周德培.土体含水率对边坡动力破坏模式及动力响应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OL].岩土工程学报,:1-7(2017-05-26).][[]朱泽勇,贺桂成,李丰雄,王昭.干湿交替条件下红土边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J/OL].长江科学院院报,:1-6(2017-02-16).]坝址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源于博罗科努山南坡和阿吾拉勒山北坡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体发育的各种结构面中,尤其是浅层风化卸荷带内的结构面相互切割、多张开且贯通性好,是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径流、赋存空间。图3.3高边坡周边河流根据坝址区地表测绘及左、

7、右岸钻孔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分析,坝址区右岸平台地下水位高程1233.37~1264.49m,高于河水位约1~30m,坝址区左岸地下水位高程1234.02~1247.6m,高于河水位约2~14m。由此可以看出:坝址区河谷两岸地下水位均高于河水位,由两岸向河床径流排泄,因此,区内地下水补给河水。近代河流下切较为剧烈,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移-弯曲变形,促发滑坡的形成。3.1.1.3地震作用[[]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08):1714-1723.]根据滑坡前缘碎石土夹巨石,

8、可以推断发生过强烈的地震作用,地震对岩质坡体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累积效应和触发效应两个方面。累积效应主要表现为地震作用引起岩体结构的松动,造成坡体顶部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