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

ID:35549978

大小:1.35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3-27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第一课中国篆刻史一、教材分析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二、教学目标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与难点中国篆刻的历史四、讲授新课(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

2、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二)导入新课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 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三)发展历史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

3、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四)、结束语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清末民初, 黄士陵、吴昌硕、齐白

4、石诸大家,各有风貌。五、联系实际     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 六、拓展与提高第二课篆刻分类教学目标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篆刻分类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2.过程与方法结合;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教学手段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问:有谁

5、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二、讲授新课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文档实用标准文案(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

6、为“封泥”。(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

7、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三、欣赏与评价 1、习作展示。 2、评价。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第三课篆刻欣赏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

8、物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观赏汉印图片,教师指导  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二、观看制印材料。  笔墨纸砚  三、学生观赏篆刻实物。      第四课 了解篆刻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